- 酸碱理论学习
  - 酸碱十字理论
    - 中学已学过酸碱理论
    - 酸碱解决十字理论
  - 酸碱认识过程
    - 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
    - 多种理论形成
  - 阿伦尼茹斯酸碱理论
    - 提出时间:1887年
    - 酸的定义:水溶液中解离生成氢离子
    - 碱的定义:水溶液中解离生成氢氧根离子
    - 定义重点
      - 水溶液环境
      - 全部生成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 酸碱反应本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 理论重要性:酸碱理论的重要里程碑
    - 缺陷
      - 限于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仅适用于水溶液,无法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 酸碱质子理论
    - 提出时间:1923年
    - 提出者:布朗斯特和劳里
    - 酸的定义: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
    - 碱的定义: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扩大酸碱范围
    - 共轭关系
      - 酸和碱相差一个质子
      - 共轭酸碱对:酸和碱相互依存、可相互转化
    - 两性物质
      - 能给出质子也能接受质子
      - 示例:硫酸氢的质子
    - 酸碱强度判断
      - 强酸:容易给出质子
      - 强碱:容易接受质子
      - 共轭酸碱对强弱关系
        - 共轭酸越强,共轭碱越弱
        - 共轭碱越强,共轭酸越弱
    - 酸碱反应实质
      - 质子转移过程
      - 反应方向:强酸强碱生成弱酸弱碱
  - 酸碱质子理论优缺点
    - 优点
      - 扩大酸碱范围
      - 不局限于水溶液
      - 解释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 缺点
      - 无法解释无质子参与的酸碱反应
  - 酸碱电子理论简介
    - 提出者:Lewis
    - 酸的定义: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物质
    - 碱的定义:能够提供电子对的物质
    - 反应实质:通过电子对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
    - 特点:进一步扩大酸碱概念范围
  - 学习要点总结
    -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
    - 掌握酸碱定义及共轭关系
    - 理解酸碱反应实质为质子转移
    - 应用理论解释酸碱反应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