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剂学第18章微粒分散系技术
  - 主讲人:李飞,泰山医学院药学院
  - 主题:脂质体(Liposomes)
    - 细胞膜结构特点
      - 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分子层结构
      - 中间含有胆固醇分子
      - 表面亲水,内部疏水
      - 具有流动性和通透性
    - 脂质体的发现与命名
      - 1961年由Bangham首次发现
      - 磷脂在水中形成类似细胞膜的结构
      - 命名来源:希腊语“脂肪”和“机体”
    - 脂质体的特点与应用
      - 结构与细胞膜相似,用于研究细胞膜模型
      - 可包封药物,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
      - 改变药物分布,减少毒副作用
    - 已上市脂质体药物实例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
      - 柔红霉素脂质体:治疗HIV相关卡氏肉瘤
      - 阿霉素脂质体:治疗恶性肿瘤
      - 疫苗脂质体:治疗甲肝等
    - 脂质体的基本结构
      - 球形囊泡,内外亲水,中间疏水
      - 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 与胶束的区别
        - 脂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 胶束由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构成
    - 脂质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 磷脂
        - 天然磷脂:从大豆或蛋黄中提取
        - 合成磷脂:如DPPC,抗氧化性强
      - 胆固醇
        - 化学结构与作用
        - 调节膜流动性,称为膜流动性缓冲剂
    - 磷脂与胆固醇的排列方式
      - 极性基团结合,形成U形结构
      -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 脂质体的分类
      - 按磷脂膜层数分类
        - 单室脂质体
          - SUV小单室脂质体:粒径<100纳米
          - LUV大单室脂质体:粒径100-1000纳米
        - 多室脂质体
          - 多层脂质体(MLV)
          - 多囊脂质体
      - 按功能性分类
        - 传统脂质体:被动靶向载体
        - 长循环脂质体:延长血循环时间
        - 主动靶向脂质体:连接抗体实现分子识别
        - 阳离子脂质体:用于基因转染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