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的特色思维 - 无常思维 - 与《易经》中的“变”一致 - 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三法印 - 金刚经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 强调一切事物处于变化中 - 从消极转向积极理解无常 - 空的思维 - 佛教核心思维方式 - 无我与空是同一概念 - 缘起性空:一切因条件而生,无永恒自性 - 否认创世主的存在 - 金刚经和心经对空的描述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 照见五蕴皆空 - 不二思维 - 不二法门在佛教中的含义 - 指没有分别、对立的修行境界 - 《维摩诘经》讨论入不二法门 - 文殊菩萨:于一切法无言无说 - 微摩诘以沉默表达真入不二法门 - 强调平等如一,超越差别对立 - 非非思维 - 金刚经句式: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 类似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本质不同 - 冯友兰提出“负的方法” - 西方哲学为正的方法:逻辑推演构建理论 - 东方哲学为负的方法:破除名相,超越限定 - 通过连续否定达到对世界本源的认识 - 悟的思维 - 超越知识和言语的特殊思维方式 - 无法直接描述悟的境界 - 常用比喻表达悟的感觉 - 如水桶底掉下后的豁然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