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概述 - 病死率最高、最古老且无药可治的传染病 - 每年全球6万人死于狂犬病 - 中国是第二大狂犬病国家,每年3000余人死亡 - 疫情形势严峻,引发社会关注与恐惧 - 狂犬病病毒特性 - 形态酷似子弹,属弹状病毒科 - 核心部分包含单股负链RNA - 编码五个蛋白:核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糖蛋白G、聚合酶L - 包膜特征及糖蛋白G功能 - 糖蛋白G决定嗜神经性 - 特异性结合神经细胞表面乙酰胆碱受体 - 病毒感染机制 - 经咬伤或黏膜入侵人体 - 在神经系统中移动并复制 - 潜伏期20至90天,受多种因素影响 - 前驱期症状包括高烧、伤口瘙痒 - 急性神经期表现为恐水症 - 昏迷期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 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 - 狂犬病传播途径 - 主要传染源为病犬,猫次之 - 其他动物如蝙蝠、浣熊等也可传播 - 黏膜和破损皮肤为主要入侵门户 - 预防措施 - 对传染源进行管理与疫苗接种 - 正确处理伤口 - 使用肥皂水冲洗以破坏病毒包膜 - 接种狂犬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 主动免疫建立抗体保护 - 被动免疫迅速中和病毒 - 狂犬病现状与目标 -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 WHO呼吁2030年消灭狂犬病 - 中国计划2025年消除人狂犬病 - 课后思考问题 - 健康狗咬伤是否会传播狂犬病毒 - 如何寻找治疗狂犬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