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的被膜和构造 - 肾的被膜 - 肾皮质表面三层被膜 - 纤维囊 - 最内层,紧贴肾实质 - 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 - 正常情况下易于分离 - 肾部分切除术时需缝合 - 脂肪囊 - 包裹肾脏外表面,起保护作用 - 称为肾床 - 临床用于肾囊封闭注射药物 - 肾筋膜 - 最外层,固定肾脏 - 分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 - 上端愈合,下端开放 - 外侧愈合,内侧与对侧结构融合 - 肾筋膜的功能 - 固定肾脏,防止肾下垂 - 肾下垂原因:腹壁肌力减弱或韧带松弛 - 肾的构造 - 肾脏组成 - 肾皮质 - 浅层,富含血管,颜色鲜红 - 含肾小体和肾小管 - 肾髓质 - 深层,含肾椎体 - 肾椎体特点 - 底朝向皮质,尖端朝向肾窦 - 尖端称肾乳头,有乳头孔排尿 - 肾柱 - 皮质深入髓质的部分 - 位于肾椎体之间 - 肾单位 -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 功能: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 肾盏系统 - 肾小盏包裹肾乳头 - 肾大盏由两三个肾小盏汇合而成 - 肾盂由两三个肾大盏汇合而成 - 肾盂出肾门连接输尿管 - 肾段概念 - 肾动脉分支 - 分为前支和后支 - 前支再分为四支,共五支肾段动脉 - 肾段定义 - 每支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 - 分为五个肾段: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后段 - 常见肾畸形 - 马蹄形肾 - 左右肾下端相连 - 多囊肾 - 表面形成囊状突起 - 胚胎期肾小管与集合管不通导致 - 肾功能异常 - 分泌物排泄受阻 - 形成囊状突起 - 囊肿增大导致肾衰竭 - 异位肾位置 - 正常肾位于腹后壁两侧 - 异位肾可能位于盆腔 - 病理风险 - 马蹄形肾和异位肾易感染 - 易形成肾结石 - 易引发肾积水 - 课程重点内容 - 肾的被膜结构 - 由内至外三层结构 - 肾的构造 - 肾椎体 - 肾柱 - 肾小盏与肾大盏 - 肾盂 - 练习题要求 - 手绘肾冠状切面图 - 标注皮质与髓质 - 标注肾椎体、肾柱、肾小盏、肾大盏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