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准测量的原理 -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 - 在已知点和待定点上分别读取水准尺数值 - 根据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 高差用于推算待定点的高程 - 基本概念 - 大地水准面 - 平均海水面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 - 我国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 - 高程 -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 示例:青岛验潮站测得高度为72.26厘米 - 高差 - 地面点之间的高程差 - 表示符号:小写字母h - 高程测量方法分类 - 水准测量 - 最基本、最常用、精度最高 - 应用于国家控制测量和建筑工程施工 - 三角高程测量 - GPS测量 - 气压高程测量 - 高程计算方法 - 高差法 - 公式: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适用于单个后视和前视的情况 - 视线高法 - 视线高 = 已知点高程 + 后视读数 - 待定点高程 = 视线高 - 前视读数 - 适用于多个前视点的高程计算 - 示例题目解析 - 已知A点高程45.123米,求B点高程 - 高差法计算 - 高差 = 后视读数 - 前视读数 = 0.489米 - B点高程 = A点高程 + 高差 = 45.612米 - 视线高法计算 - 视线高 = A点高程 + 后视读数 = 46.85米 - B点高程 = 视线高 - 前视读数 = 45.612米 - 结论 -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 - B点高于A点 - 总结与回顾 - 水准测量原理 - 水平视线测读数,计算高差,推算高程 - 高程计算方法 - 高差法与视线高法 - 后视与前视概念 - 前视:前进方向上的尺子及读数 - 后视:与前进方向相反的尺子及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