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压学习内容 - 血压的定义 - 血管内的血液对管壁产生的压力 - 包括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 临床上主要指动脉血压 - 测量方法 - 直接测量法 - 优点是准确 - 缺点是有创、不便 - 间接测量法 - 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 - 袖带宽度需适配患者体型 - 测量步骤与注意事项 - 测量前准备 - 患者需安静状态 - 避免激动、劳累、紧张 - 测量体位 - 坐位或平卧位 - 袖带位置 - 距肘窝2.5厘米 - 绑在上臂肱动脉搏动处 - 听诊器使用 - 放置在肱动脉搏动最强点 - 不应塞入袖带内 - 充气与放气 - 充气至高于预测值20-30毫米汞柱 - 放气速度为2-6毫米每秒 - 记录格式 - 收缩压/舒张压(单位:毫米汞柱) - 报告顺序为高压在前,低压在后 - 血压相关概念 - 收缩压 - 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值 - 舒张压 - 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值 - 脉压 - 收缩压减去舒张压 - 平均动脉压 - 舒张压加三分之一脉压 - 血压正常范围 - 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 - 舒张压60-80毫米汞柱 - 影响血压的因素 - 运动、情绪、体位等 - 年龄与性别差异 - 昼夜变化规律(双峰现象) - 异常血压分类 - 高血压 - 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 - 低血压 - 收缩压<90或舒张压<60 - 生理性与病理性区分 - 脉压差异常 - 正常范围30-40毫米汞柱 - 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 缩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等 - 血压差异分析 - 双上肢血压差异 - 正常小于10毫米汞柱 - 大于10提示动脉硬化 - 上肢与下肢血压差异 - 下肢通常高于上肢20-40毫米汞柱 - 差值异常提示动脉狭窄 - 动态血压监测 - 单次测量与动态监测对比 - 应用场景 - 排除假性高血压 - 评估隐匿性高血压 - 判断高血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