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打开的重要性
  - 歌唱涉及多个身体器官的协调工作
    - 头腔、口咽腔、胸腔等共鸣腔体
    - 咬字吐字器官及肌肉配合
  - 口咽腔是可调节的腔体
    - 共鸣器本身不发声
    - 吸收并放大声音特定频率
    - 共鸣体积影响放大量
- 打开口腔的基本步骤
  - 抬软腭
    - 软腭位置与作用
      - 加大口腔空间改善音色
      - 缩小鼻咽入口避免鼻音
  - 打开牙关
    - 牙关位置与功能
      - 增加上下槽牙距离丰富共鸣感
  - 松下巴
    - 生理构造决定松弛效果
      - 避免舌根紧张和口腔变形
      - 防止咬字扁平化
- 母音发音与口腔打开的关系
  - 物母音(乌)
    - 上下嘴唇、前牙、上牙床里棱控制字头
    - 打开口腔避免扁平声音
  - 阿母音(开口音)
    - 竖直口型与嘴角放松
    - 圆润饱满的音色特点
  - 一母音(启齿音)
    - 半微笑状态与横口型
    - 声区练习对比张嘴与不张嘴效果
- 实际练习方法
  - 不同声区的练习
    - 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对比
    - 张嘴与不张嘴的声音差异
  - 练习目标
    - 形成下意识习惯性动作
    - 提升歌曲情感表达能力
- 总结与建议
  - 口腔打开对歌唱的重要调节作用
  - 初学者需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 目标是实现圆润饱满的音色与愉悦的听觉感受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