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肿瘤药物烷化剂的创新三部曲 - 第一部:氮芥的发现与应用 - 起源:1943年巴黎港化学武器泄漏事件 - 德军突袭导致约翰·哈维号爆炸 - 化学武器“芥子气”造成居民伤亡 - 军医亚利三大发现 - 芥子气损伤白细胞 - 推测可杀灭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 - 氮芥的研发与应用 - 古德曼和吉尔曼将硫原子替换为氮甲基 - 首次用于治疗晚期淋巴瘤患者 - 成为首个抗肿瘤药物 - 缺点 - 敌我不分,损伤正常细胞 - 副作用包括感染、恶心、腹泻、脱发 - 第二部:氮甲酰溶肉瘤素的改进 - 结构特点 - 使用苯丙氨酸作为载体 - 氮药双二氯乙氨基连接在苯环上 - 改进效果 - 缓慢释放正离子,降低毒性 - 副作用减轻,仅轻微恶心、呕吐及少量脱发 - 作用机制 - 苯环与氮原子共轭降低电子云密度 - 正离子浓度低,优先被肿瘤细胞摄取 - 第三部:环磷酰胺的定点释放 - 特点与优势 - 定点释放,毒性大幅下降 - 副作用轻微,适用于多种癌症 - 作用机制 - 肝脏代谢生成无活性中间产物 - 在肿瘤细胞缺氧环境下激活 - 生成正离子杀灭肿瘤细胞 - 总结 - 烷化剂由两部分组成 - 双二氯乙氨:产生正离子杀灭肿瘤 - 载体:运送药物并控制释放 - 创新三部曲 - 从狂轰滥炸到少量投放再到定点投放 - 实现更精准的抗肿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