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言语的组聚性
  - 提出背景
    - 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
    - 针对言语的自动化现象
  - 言语自动化现象
    - 过分熟悉的言语无法引起兴趣
    - 示例:弹指尖形容时间流逝
  - 组聚性的定义与特点
    - 加工普通言语为陌生扭曲的言语
    - 可能不合语法或打破语言常规
    - 引起注意与兴趣,留下深刻印象
  - 示例分析: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 红玫瑰的描写
      - 墙上的一抹文字血
      - 表达厌烦与耀眼的感受
    - 白玫瑰的描写
      - 床前明月光
      - 表达温暖纯净的感受
      - 衣服上的泛棉籽
      - 表达琐碎黏腻的感受
    - 心口上的朱砂痣
      - 表达隐秘深沉的思念
- 文学言语的组织性意义
  - 对文学作品的作用
    - 增加阅读体验难度,延长感知时间
    - 实现审美表达效果
  - 审美价值的平衡
    - 语言新奇度需在读者理解范围内
- 课程总结
  - 核心内容回顾
    - 文学言语的组织性
    - 打破常规语言习惯,增强体验难度
    - 关注焦点集中于文学言语
  - 俄国形式主义观点
    - 审美价值体现在艺术形式
    - 艺术形式通过文学言语体现
- 课后习题
  - 运用组聚性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言语特色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