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作品介绍 课程名称:基础俄语 作品标题:ПОРТРЕТ, ВНЕШНОСТЬ ЧЕЛОВЕКА 基础俄语(精读课)是齐齐哈尔大学俄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我校精品课之一。本作品是俄语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课程,使用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大学俄语(东方)》第三册第一课。《Портрет, внешность человек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本课的对话和课文中作为主要内容均有体现。该课程采用“课前独立预习+课堂讲解与实践+课外练习巩固”的三合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内容编排和情景设计突出了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性。本作品的教学过程是:首先以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的为导入,向学生们介绍如何对人物肖像、外表进行描写及出示并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词汇和用语,然后分别展现不同人物肖像,让学生逐步学会描写人物的外貌,最后总结。(由于微课有时间限制,本微课的练习过程作了简化处理,还省略了学生相互之间的外貌描写环节。) 基础阶段俄语教学应充分贯彻交际性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本作品遵循俄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等,突出了言语交际的原则和理念,其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同时又注入了国外大众教育的应用型教育特点。在教学中力求把语言训练与使用语言的情景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尽量符合交际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方法有利于俄语零起点学生的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来精讲多练、实践操练,课后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笔头作业。教学中既注重让学生掌握俄语基础知识,又侧重培养学生的俄语言语技能,重视学生对俄语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拓展等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们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有:任务驱动法、归纳法、演绎法、交际法、互动法、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该教学环节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描写人物肖像、外表,以及按外表判断一个人的年龄的表达方法,力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使俄语教学适合当前高校教学的最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