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节选自《英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章节内容。该课程隶属文学学科,为英语、涉外文秘、对外汉语等专业的选修课或专业拓展课,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课程用全英语讲授,也是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汉语中的常见说法“民以食为天”的意义,并通过简要的历史追溯,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使他们了解“民以食为天”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
围绕“民以食为天”,视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
1、为什么中国人见面时总是喜欢说‘您吃了吗’?有些外国朋友会觉得奇怪,中国人为什么这样说,他们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吗?其实,这是中国人非常友好的打招呼方式,是建立友谊、关心别人的一种方式,也是“民以食为天”意义的体现,因为“民以食为天”是指中国人把生活中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天大的事”。因此,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也会与“吃饭”相联系,以示对人的友好和关心。
2、简要的历史阐述。既然‘吃饭’在中国文化中表现的如此重要,那么中国古人怎样从远古时期的捕鱼、狩猎到发现可以食用的农作物并加以推广生产?他们从前种植什么农作物,主要以什么为主食?
3、中国古人的食物由原始的捕猎动物肉食演变成以谷物类为主的饮食。这样,烹饪谷物的炊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中国饮食中的主要烹饪方式---煮、蒸。而“煮、蒸”与最先在炊具中使用的‘鼎’有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饮食中“蒸”的食物非常普及,广受欢迎。由于‘鼎’与食物密切相关,所以‘鼎’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甚至‘鼎’这个字也赋予了重要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饮食,为何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