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的诱因理论及其启示
本作品是《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动机”一章中动机理论中的一部分,教学时长为15分钟,教学对象是心理学专业入门者及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习者。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构成个体行为千差万别、社会生活千姿百态的重要原因。动机理论就是心理学家们对动机实质经过多年的探究后形成的各种不同看法。诱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外部刺激(诱因)在唤起行为时起到的重要作用。本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如下: 1.教师首先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从中点出行为会由诱因引发的主题。2.随后点出诱因概念的本质和内容以及诱因理论的核心思想。3.之后用形象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确实会因诱因的诱惑而做出某种行为,并结合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点出诱因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意义。4.在“诱因是否一定会提高成绩”的问题引导下,带领学生观看并分析诱因理论的相关实验,在学生对实验结果感到有些不合常理时,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实验情境的差别在哪里,以及这些差别何以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5.在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后适时点金,并给出其他来自行为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证据和解释。6.请学生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启示。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可能对诱因理论的误用,思考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诱因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展开全部]
辅助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类型 | 文件名称 | 上传日期 |
---|---|---|
pptx | ![]() |
2016-12-23 |
ppt | ![]() |
2016-12-23 |
pptx | ![]() |
2016-12-23 |
pptx | ![]() |
2016-12-31 |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微练习及答案为必备材料。
文件类型 | 文件名称 | 上传日期 |
---|---|---|
docx | ![]() |
2016-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