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与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习者了解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变异特点、行为习性以及相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能熟练地掌握各类昆虫的基础知识和鉴别方法以及识别常见的昆虫种类所属的科。理解昆虫的常见行为活动的内在机制,以便为害虫防治和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有关昆虫学的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为本课程的第三篇昆虫行为学中的一部分,主要讲述昆虫的行为防御与结构防御的概念及其特点,为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昆虫的各类防御行为的特点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做到如下几点: 1.掌握昆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变异特点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掌握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掌握昆虫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4.理解昆虫器官的构造特点,掌握昆虫生理代谢过程及生理机制。 5.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昆虫分类系统及其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正确识别各目以及与农业大田作物关系密切的十大目主要科的特征。 6.运用昆虫一般研究方法和技术,独立地完成标本的采集、整理、制作、保存以及昆虫的饲养,观察记载,描述等基础研究工作。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 1.昆虫外部形态 2.昆虫生物学 3.昆虫行为学 4.昆虫内部结构及生理 5.昆虫分类学 本作品的内容属于第三部分昆虫行为学中的一部分,包括昆虫的行为防御与利用防御物、结构防御与群体防御。 【重难点分析】 重点:行为防御的概念 难点:昆虫防御物的利用,防御物的概念及其类型 。 【教学切入点】 本次微课通过认识昆虫在自然界生存中遇到的各种阻碍与敌害,由此引出昆虫应对的防御方式中的行为防御与结构防御等,进而展开各部分的详述。 【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习者对身边熟知的昆虫种类的认识及其生物学行、为学特点的辨别,将课程内容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的理论概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习者了解与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及文字解说等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并通过随堂提问互动积极引导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学特色及效果】 1.电子教案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已使用并逐年改进应用了15年,内容结构合理,重点与难点突出,穿插了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的动画与视频,使用效果反映良好。 2.Flash动画新颖生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Flash动画的应用使得静态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一目了然,增强了教学效果。 3.生态图片丰富多彩:昆虫生态图片的使用,使得枯燥的课堂理论知识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学习者更生动直观地理解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4.昆虫视频资源与教材内容完美匹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如昆虫各类行为的观察记录等)的采用,让学习者生动而直观地观察到了昆虫的行为表现过程,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