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 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
  • 活动组别:文史
  • 所属省份:江苏省
  • 所属学校:淮阴工学院
  • 学校类别:本科
  • 所属课程:社会心理学
  •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 第一作者:许加明
  • 作者职称:讲师
  • 作者学历:硕士
  • 团队成员:田萍、张琴
  • 评比结果:三等奖

本节段《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属于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中第二个层面“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选自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主编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第十一章“社会影响”中的第一节“他人在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个部分,介于“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与“群体心理”之间,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社会影响”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而“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正是他人在场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两种相反相成的表现形式,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矛盾性,是学习后续知识点的基础,因而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和深入理解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本微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课程导入、社会促进、社会抑制、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的理论解释、总结。首先,借助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辉煌战绩引发学生对“主场优势”的思考,由此引出“社会促进”的概念,切入正题。接下来,在对社会促进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经典实验和生活实例来形象地说明社会促进的两种表现形式——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然后,通过奥运会选手语录和生活实例来说明他人在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由此引出“社会抑制”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导入对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做出解释的重要理论——查荣克的优势反应强化说,借助图示的形式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直观介绍,并借助于他人在场引发的被评价意识和结伴活动引发的竞争意识来回应观众效应和结伴效应这两种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的表现形式。最后,对他人在场产生的两种相反相成的社会效应——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总结,并寄予学生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本微课虽然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但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灵活运用经典的科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加深理解、启发思考,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开全部]

辅助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ppt 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ppt 2018-01-03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微练习及答案为必备材料。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pdf 教学设计文稿(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pdf 2017-12-29
doc 教学设计文稿(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doc 2018-01-03

评价交流 [共有 0 条评论] 请礼貌用语,实名交流。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3724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