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课程一般开设在本科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因此,再结合药剂学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同的疾病特征和相应的药物特性设计合理有效的药物制剂,确定制备工艺并控制其质量标准。其中,靶向制剂属于药剂学的前言内容,是第四代药物制剂的代表,在科研中得到广泛地研究,同时也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不断推广。然而,靶向制剂的概念、特点、靶向机制等的理解是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靶向制剂区别于普通制剂,能将药物有目的地输送到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被认为是针对重大疾病药物,如抗肿瘤药的最适剂型。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继续重点支持发展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新药开发的大前提下,靶向制剂内容的学习,尤其是理解其概念、作用特点、靶向类型以及不同靶向类型的作用机制能为药学学子在后续根据病灶特征和药物递送需求做出合理的靶向制剂设计做好铺垫;并且能激发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激发兴趣点,不断创新,走在学科前沿,为国家医药发展奉献力量。
由此,本微课针对以上药剂学课程教学中代表性、具关键意义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提问、思考、讲授”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辅助以多媒体动画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层层推进深入理解靶向制剂的定义、特点,并在理解被动靶向与主动靶向制剂定义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两者之间联系与区别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体现药剂学根据病灶特征和药物递送需求做出合理制剂设计的理念,使学生对药剂学课程最终目标有深刻的认识,并诱导其产生学以致用的热情;最后以思考和拓展的方式不仅巩固学习效果,而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本科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深入学习能力。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