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讲述得是材料力学中比较抽象,但又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韧性材料强度失效判别准则。课程以讲述法为主,首先帮学生们回忆已知的相关知识结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韧性材料失效准则?用问题启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的难点、可能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复杂问题的科学思路。在思路的指导下,首先让同学们观察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归纳出背后的共同失效原因,然后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将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原因推广至一般的应力状态,得到最大切应力准则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之后再从一般回到特殊,借助简单应力状态,确定极限值,最终建立准则的表达式。在建立形状改变能密度准则的过程中,先通过介绍历史引入了材料失效的共同原因,然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得到形状改变能密度准则的内容与数学表达式,再重复前面的操作过程,借助简单的拉伸实验确定材料失效的极限值,并写出准则的最后表达式。最后,将两个准则放在一起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比较了两个准则哪一个更保守,通过一个特例让同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请同学们课后用代数与几何的方法证明一般性结论;然后讲述了哪一个准则更精确;最后,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判断哪一个准则更简单,培养他们科学价值判断的能力,揭示逻辑简单性的深刻内涵。课后布置了自学内容与任务,让同学们感受科学研究的奇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推导出相同的判别准则。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