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从哪来

  • 2017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
  • 活动组别:高职高专
  • 所属省份:江苏省
  • 所属学校: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类别:高职
  • 所属课程:初级韩语
  •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选修)
  • 第一作者:潘文娇
  • 作者职称:讲师
  • 作者学历:硕士
  • 团队成员:薛琨
  • 评比结果:二等奖

一、微课性质及其在课程中的位置: 本微课是围绕公共选修课《初级韩语》课程第一课“韩文从哪来”知识点展开,是学习韩文字母和发音前的一次绪论课。 本微课设置的初衷:将“韩文从哪来”的知识点与韩国历史知识和汉语知识结合对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对比学习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在趣味学习中理解韩文的起源和结构,为韩语发音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韩文的创制原理与结构特点;(2)理解:创制韩文时的历史背景;(3)运用:将韩文的创制原理和结构与汉语对比,找出其异同点,从而加深理解。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语言之间对比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跨文化意识。(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1)学生通过观看韩剧对韩国历史已有部分了解。(2)学生对汉语和汉语拼音的特点和结构已有一定了解。 2)能力水平:(1)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对比学习能力。(2)缺乏跨文化意识。 3)学习特点:(1)对韩语和韩国文化有较大兴趣,对韩语学习有较大热情。(2)自学能力不强,持久性差。 四、微课内容整体安排: 1)课程引言。 2)儿歌导入。 3)韩文的创制背景。 4)韩文的创制原理。 5)韩文的特点与结构。 6)总结及课后思考。 7)结束语。 五、重点难点: 重点:韩文的创制原理与结构。 难点:韩文的结构特点及与汉语的对比。 六、微课教学手段: 1)教师通过案例法、启发法、指导联系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理解韩文的创制过程。 2)在重点内容和课后思考部分采用问题引导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汉语知识,理解韩文的文字特点和结构。 3)教学过程中借助韩文儿歌、视频、动画、电视剧短片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七、课后拓展: 1)学生在课后,结合已掌握的汉语语言知识,与课上学习的韩语文字特点和结构知识,找出表示和平的“和”及其对应的韩文“화”在文字构造上有何异同点,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2)结合韩剧内容,理解韩文的创制过程,强化学习效果。 八、教学总结与实施成效: 1)与汉语和汉语语言知识的结合对比,有助于解决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对韩文特点和结构的理解,同时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韩文歌曲、视频、动画等信息化资源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重难点部分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做到了“学中思”、“思中学”。

[展开全部]

辅助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pptx 韩文从哪来.pptx 2017-12-29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微练习及答案为必备材料。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doc 微课教学大赛(韩文从哪来)教案.doc 2017-12-29
pdf 微课教学大赛(韩文从哪来)教案.pdf 2017-12-29

评价交流 [共有 0 条评论] 请礼貌用语,实名交流。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9358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