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1.作品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30余个国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学校具有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学校到目前为止已接纳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留学生,并于2010年为留学生开设了《中国经典导读》公共基础必修双语课程。此课程以国际化语言,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站在全球化语境的高度,阐释中国哲学、美学的要领,古代汉字的形成,人类神话的起源,民风、民俗的伊始,伦理道德的诉求,以及诗学的源头等等主题,旨在弘扬中国文化,帮助外国留学生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品格,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热爱中国、研究中国。《中国经典导读》授课的对象除来华留学生外,还有海外孔子学院学生和志愿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此课程已入选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论语》是《中国经典导读》的必学文本。此次参选的作品为《中国经典导读》《论语》第四讲“孔子的君子观”。本节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君主”形象为导入点,呈现“君子”形象的演变,分析“君子”形象的三种品格:“自我调和、自律利他、自我否定”,引导留学生进入孔子的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思考;要求学生把握孔子的“高雅文化”社会观,“尧、舜、禹”原型形象的伦理思想,“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文质一体”的“超我”美学要领;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学院成立的美学理念和孔子学院办学的思想理念;比较分析孔子的“君子”观和西方的 “gentlemen”思想的异同之处。 2. 授课流程和时间分配(20分钟整) (1)导入:君主→君子(1分30秒);(2)呈现→分析→小结:君子→孔子的“君子观”(12分30秒);(3)拓展→研究:3个讨论主题→8个研究主题(6分,其中学生互动1分30秒)。 3.授课和视频介绍 课堂语速适中(因为并非所有的留学生来自讲英语的国家),汉语和英语均精炼、准确;授课内容:做到把内容系统化、经典化(在《论语》中,君子出现107次,散见于20个章节中), 做到把2千年前的话语置于现代语境,中西合璧,使抽象的思想具体化、形象化;授课方式:全脱稿,层层启发、拓展,直到深入学术研究,且有互动环节;PPT制作:有始有终,三位一体:主题、内容、来源;字幕:英汉双语对照,准确无误;视频制作按照教育部视频课程制作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