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桥问题到欧拉定理

  •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 活动组别:理工
  • 所属省份:河北省
  • 所属学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 学校类别:本科
  • 所属课程:数学文化
  •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选修)
  • 第一作者:刘丽芳
  • 作者职称:讲师
  • 作者学历:硕士
  • 团队成员:无
  • 评比结果:二等奖

微课内容选自武警学院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数学文化”。课程以较浅显的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比较典型的数学问题、典故和数学史料来讲授数学的思想、精神与方法,使学员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提高学员的数学素养。课程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各年级本专科学员及数学文化爱好者。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世界著名的数学问题,18世纪,欧洲小城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居民曾热衷于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否找到一条路线,使得散步时不重复地走过七座桥,但尝试都失败了。后来年轻的瑞士数学家欧拉把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并解决了它,还总结出解决一笔画问题的欧拉定理。后来我国数学工作者又将一笔画原理运用到邮递员投递路线等问题。近几年我国某旅游景点还仿照当年的哥尼斯堡七桥建造出“迷桥”景点,并发出百万元走“迷桥”悬赏案。   微课选取“从七桥问题到欧拉定理”这一专题,旨在通过介绍七桥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思路,将其抽象成一笔画问题并引出欧拉定理,以引导学员掌握“一笔画问题”的求解规律,并使其感受数学抽象的神奇魅力;后通过“中国邮递员问题”、“迷桥”悬赏案展现一笔画问题的具体应用,让学员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之理与数学之美,最终达到提高其数学素养的目的。   微课通过AdobePremierCC、AdobeAfterEffectsCC、PhotoshopCC等软件,将实拍视频与Powerpoint内容完美融合,并别具匠心地通过自制沙盘再现欧拉抽象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员首先在室外进行授课,声音清晰洪亮,教态亲切大方。在优美校园环境的衬托下,视频色彩明快、课堂氛围轻松,带给学员全新的学习体验。最后通过“中国邮递员问题”自然回归教室,较好地达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展开全部]

辅助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pptx 微课ppt:从七桥问题到欧拉定理.pptx 2015-03-12

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合理搭配,包括但不限于PPT课件、多媒体素材(音视频、动画、图片、文本、表单等)、微练习及答案、微反馈等。微练习及答案为必备材料。
文件类型 文件名称 上传日期
docx 从七桥问题到欧拉定理微课教学设计方案.docx 2015-03-12

评价交流 [共有 9 条评论] 请礼貌用语,实名交流。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5644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