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河蚌的解剖与观察是动物学实验的经典内容之一。相对于脊椎动物实验材料而言,河蚌身体较小,组织柔软,器官脆弱、多有膜状结构,边界不规则;而相对于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比如蛔虫、蚯蚓,河蚌的器官系统又复杂了很多,而且器官重叠不易游离,一些微细结构分布在隐藏部位。是难度比较大的一个解剖实验。课堂教学中,由老师亲自示范费时费力且覆盖面小。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可随时利用电脑或手机自行预习复习,理解复杂结构,把握操作要领,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无脊椎动物解剖操作和视频拍摄均有一定难度,除白庆笙、王英永等编著的《动物学实验》(2007.8第一版,2017.7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课程有部分无脊椎动物的解剖操作视频外,鲜见其他同类作品。作者作为长期从事动物学实验教学的一线教师,熟悉实验动物的器官构造和解剖技术,熟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对操作难点和学生易犯错误了如指掌,致力于打造教科书级别的实验操作要领微课视频。 本作品从河蚌的外形观察、分辨身体方位为切入点,原位观察之后,以实体解剖、显微摄像和模式图加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以第一视角即操作者的角度,辅以适量第三视角,分三部分系统而精炼地讲述了河蚌各器官系统的空间分布和解剖要领以及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体现了实验技术理性准确的美感和认真严谨的实验精神。 实验材料采用鲜活河蚌,可观察到河蚌斧足伸缩、心脏搏动、钩介幼虫游动等生命现象。 由于采用鲜活标本,所以暴露消化管的方式和探查足神经节的方式与其他教材描述解剖浸制标本的方法有所不同,是作者在实验教学中探索的结果。 作品将鳃瓣结构及其呼吸功能、排泄系统和循环系统各器官的空间分布等学生难以观察辨认清楚和理解的内容化繁为简,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对于肾口、排泄孔、生殖孔、膀胱这些微细结构都以专业的角度清晰地展示,并示范观察要领;对消化管的暴露和走向观察,暴露神经节所需要掌握的定位方法和解剖技巧等难点都亲手示范并以第一视角展示。 由于解剖和观察过程要保持湿润、不时冲洗,一些结构还需浸水才能观察清楚,因此,拍摄过程中有些部位反光不可避免,但作者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摄影师并参与后期制作,避免了光点出现在需要显示的部位,干扰观察。 作为作者编著的《动物学实验》一书的数字课程视频教学资源,本作品是纸质版内容的拓展,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起到显著效果。作为微课参赛作品,希望与同行互相学习交流,为动物学教学提供优质的视频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