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1.作品归属:本微课作品归属于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由教师王雷创作并讲授。2.内容概述:本微课主要讲授新闻采访技巧中的新闻“涟漪”图,用于帮助学生掌握采访全面的方法,避免遗漏重要采访点。首先,从新闻现场的场景观察、人物观察、细节观察入手,介绍了不同观察类型的要点和方法。其次,围绕新闻“涟漪”图的现场、当事人、利益相关方、目击者或知情者、第三方等层级,详细阐述各层级在采访中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采访方式。最后,通过长春光复路天元商厦火灾事故案例,具体展示如何运用新闻涟漪图进行采访构思,包括各层级的采访对象及采访要点。3.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先介绍新闻“涟漪”图的理论框架,再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应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采用引导的方式,如提出“有没有方法能够避免采访漏掉关键方向”“如果是非事件性新闻,新闻‘涟漪’图是否适用” 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4.技术手段:本微课由教师王雷本人在学校技术人员辅助下完成。在蓝棚内进行录制,使用剪映进行抠像后,与虚拟背景相结合。虚拟背景来源于剪映软件中免费的面向公众授权的素材,选择新闻直播间虚拟背景以契合新闻采写场景。5.出镜人:王雷,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在微课中担任讲授者角色,凭借其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在过去在媒体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新闻采访技巧相关内容。6.案例来源:本微课中引用的新闻案例来自网络中权威媒体,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7.作品特点:(1)实用性强,本微课内容是教师本人在媒体任职期间根据采访实践总结而出,并常用于新记者培训,经新记者亲测,效果良好。微课内容提供了一种系统且实用的新闻采访构思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案例典型,通过具体的火灾事故案例详细展示新闻“涟漪”图的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效仿。(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类型新闻的采访构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4)融入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团队写作意识培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