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分裂的意义与方式 - 细胞分裂是细胞数目增长的关键过程 - 在机体生长发育和干细胞移植中起重要作用 - 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 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 无丝分裂 - 见于低等动植物细胞 - 细胞核和细胞直接拉伸一分为二 - 有丝分裂 - 见于高等动植物及人类体细胞 - 出现棒状染色体、纺锤体和收缩环 - 减数分裂 - 见于有性生殖个体的生殖细胞 - 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 有丝分裂的过程与特征 - 主要过程 - 分裂间期 - 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 中心体在间期完成复制 - 前期 - 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 - 核仁和核膜消失 - 中心体移向细胞两端形成分裂极 - 纺锤体开始形成 - 中期 -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 纺锤体结构典型且完备 - 后期 -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 - 末期 - 染色体去凝集恢复为染色质 - 核仁和核膜重新出现 - 收缩环形成并完成胞质分裂 - 特征 - 棒状染色体的出现 - 纺锤体的形成 - 收缩环的出现 - 有丝分裂的分子基础 - 蛋白质磷酸化的作用 - 染色质凝集:H1组蛋白和染色质凝集蛋白磷酸化 - 核仁消失:核心层蛋白磷酸化 - 纺锤体形成:微管结合蛋白磷酸化 - 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 - 由CyclinB和CDK1组成 - 活化后导致下游多种蛋白质磷酸化 - 推动细胞形态学变化 - 总结与练习 - 有丝分裂分期及主要形态学变化 -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有丝分裂的三大特征 - 染色体、纺锤体和收缩环 - 分子基础 - MPF活化引发蛋白质磷酸化 - 练习题解析 - 核心层蛋白磷酸化导致核膜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