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 激素的基本信息 - 英文名: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 功能:减少尿量 - 别名:血管升压素 - 合成与储存位置 - 合成位置: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 - 储存位置:神经垂体 - 运输方式:沿轴突运输至神经垂体 - 受体类型及分布 - V1受体:分布在血管,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 V2受体:分布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增加水通透性 - 生理功能 -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 增加水的重吸收 - 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 提高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 增强肾髓质高渗梯度 - 增加水重吸收动力 - 作用机制 - 抗利尿激素与V2受体结合 - 激活第二信使途径 - 囊泡向管腔膜靠拢并融合 - 水通道蛋白表达于管腔膜 - 渗透压梯度推动水重吸收 - 分泌调节因素 - 血浆晶体渗透压 - 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重吸收 - 下降: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重吸收(水利尿) - 血容量变化 - 减少: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重吸收 - 增加: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重吸收 - 实际应用与现象 -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大出血时少尿或无尿:血容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思考问题 - 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对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影响 - 对尿液生成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