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性溃疡 - 概述 - 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或肠壁组织的消化引起慢性溃疡 - 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70%),胃溃疡(25%),复合性溃疡(5%) - 主要症状:上腹疼痛、反酸、嗳气 - 多发于成人,男性患者居多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正常内环境平衡 - 粘液屏障和粘膜屏障保护胃壁和肠壁 - 平衡失调诱发溃疡 - 侵袭性因素增强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精神紧张、忧虑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吸烟、饮酒、浓茶等刺激胃酸分泌 - 遗传因素与血型相关 - 黏膜防御和修复作用减弱 - 幽门螺旋杆菌分泌毒素损害黏膜 - 非甾体抗炎药物和不良饮食习惯损伤胃黏膜 - 发病机制比喻:漏屋顶导致胃酸侵蚀黏膜 - 病理变化 - 胃溃疡特点 - 位置:胃小弯近幽门部 -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于2厘米 - 边缘整齐,底部平坦 - 十二指肠溃疡特点 - 位置:十二指肠球部前臂或后臂 - 直径较小,深度较浅 - 镜下结构 - 表层: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 - 中层:坏死组织 - 深层:肉芽组织和纤维疤痕组织 - 特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神经纤维断端增生 - 结局与并发症 - 溃疡可痊愈 - 肉芽组织填补创面,黏膜上皮再生覆盖 - 并发症 - 出血:胃酸侵蚀血管 - 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腹膜炎 - 幽门梗阻:瘢痕导致狭窄,呕吐症状 - 癌变:少数胃溃疡可能癌变,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 总结 - 平衡破坏导致溃疡形成 - 积极治疗可痊愈,但需警惕并发症 - 思考题 - 消化性溃疡与胃酸的关系 - 观察病理变化的方法 - 胃溃疡患者的并发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