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蛋白偶联受体 - 定义与功能 - 分布最广、功能最多的一类膜表面受体 - 横跨细胞膜,连接外界信号与细胞内部反应 - 参与感知、情绪、血压、心跳等生理过程 - 结构特点 - 由300-4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 七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 - 胞外端、胞内端、三个胞外环和三个胞内环 - 胞外结构域识别配体,胞内环与G蛋白相互作用 - 科学发现史 - Lev Kavis用放射性标记配体证实其存在 - Kobiak克隆基因并解析晶体结构 - 展示科学思维与精神 - 信号转导机制 - 结合信号分子后胞内环移动 - 激活G蛋白,促使GDP交换为GTP - G蛋白亚基分离并激活下游效应分子 - 信号分子结合具有特异性 - 脱敏与负调控 - 胞内侧结构改变,被GRK磷酸化 - 与阻尔蛋白结合发生脱敏和内化 - GRK活性受G蛋白调控,实现信号负调控 - 味觉感知机制 - 味细胞膜上的味觉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 - 甜味、鲜味、苦味受体分别由T1R和T2R家族组成 - 糖分子结合甜味受体,激活G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 - 不同味觉分子引发特定信号通路与味觉体验 - 生理与健康意义 - 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胰岛细胞,调节葡萄糖吸收与胰岛素分泌 - 过量糖分摄入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 - 与癌症、炎症、抑郁、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 工业与医药应用 - 食品香料领域开发人工甜味剂 - 约50%临床用药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 - 著名药物包括奥氮平、氯雷他定、雷尼替丁 - 中国在相关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 下节课预告 - 黄化鲜干酸信号通路 - 解释血糖升高、心跳加速及喝茶兴奋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