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堂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洛钦斯实验
      - 描述Jim的两段文字
        - A段:热情外向
        - B段:冷淡内向
      - 四组实验结果
        - 第一组:95%认为热情外向
        - 第二组:3%认为热情外向
        - 第三组:78%认为热情外向
        - 第四组:18%认为热情外向
      - 首因效应概念
        - 第一印象影响后续认知
        - 表面、感性、浅层、片面特征
    - 第二个实验
      - 穿插其他活动后信息的影响
      - 近因效应概念
        - 最近信息对认知更大影响
        - 记忆末尾内容优于中间内容
  - 庞统故事
    - 孙权因首因效应拒绝庞统
    - 刘备未受首因效应干扰重用庞统
  - 教育中的应用
    - 张老师与小明案例
      - 首因效应体现:第一次课印象差
      - 近因效应体现:后期表现改变印象
      - 通过近因效应改善首因效应不良印象
    - 不同评优假设结果
      - 第一次课后评价差
      - 后几次课评价较好
      - 最后一次课评价优秀
    - 专题授课可能带来的片面评价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示
    - 避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消极影响
      - 全面客观评价学生
    - 发挥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积极作用
      - 提升教育者和课程吸引力
      - 改善不良印象防止负面评价
  - 教师形象与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 利用近因效应改变学生成见
    - 第一堂课精心准备留下好印象
    - 改变对思想政治课的负面看法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作用总结
    - 首因效应增强可接受性和吸引力
    - 近因效应改善不良印象防止负面评价
  - 作业布置
    - 分析身边实例中两种效应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