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
  - 不确定度的计算
    - 重要性
      - 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 涉及知识面广、难度大
    - 学生掌握情况
      - 掌握程度不理想
      - 需要反复学习和指导
    - 分类
      - 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定义与意义
          - 测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 反映测量精度
        - 含义
          - 测量结果可能变动的范围
          - 参数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 示例
          - 直尺测量物体长度
          - 平均值与区间表示
      - 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基于直接测量结果评估
    - 不确定度分类
      - A类不确定度
        - 定义
          - 多次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
          - 统计方法估算
        - 计算公式
          - 标准偏差与分布因子
          - 测量次数影响T值
        - 特点
          - 单次测量无A类不确定度
      - B类不确定度
        - 定义
          - 非统计方法估算
          - 包括仪器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 仪器误差计算
          - 普通刻度尺
            - 最小分度值倍数
            - 教学中取最小分度值2倍
          - 游标类标尺
            - 直接取最小分度值
          - 电子仪表类
            - 精度级别与量程相关
    - 总不确定度合成
      - 公式合成A类与B类不确定度
    - 测量结果表示
      - 表达形式
        - n等于n平均加减un
      - 规范要求
        - un有效数字
          - 首位非零整数决定位数
          - 尾数修约规则
        - n平均修约规则
          - 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
          - 末位与un对齐
    - 总结
      - 不确定度含义与分类
      - A类与B类不确定度计算
      - 总不确定度合成与结果表示规范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