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对比
  - 西游记的讽刺特点
    - 神圣佛祖被刻画成世俗财主形象
    - 西天佛国成为贪财之地
    - 解构宗教庄严肃穆,带有喜剧效果
    - 对明代社会金钱至上的讽刺
  -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鲁迅评价: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 戚而能谐的表现手法
      - 冷眼旁观和冷幽默
      - 通过人物前后言行对比揭示虚伪
      - 笑里藏悲,悲天悯人
    - 具体情节分析
      - 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
        - 科举制度对精神的压抑和摧残
        - 夸张反应展现制度问题
      - 严贡生的形象讽刺
        - 自吹自擂与实际行为矛盾
        - 揭露科举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实则品行恶劣
        - 巧妙运用包袱制造幽默效果
    - 讽刺艺术的特点总结
      - 不露声色,纯用白描手法
      - 笑里藏悲,蕴含悲天悯人情怀
      -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
    - 对文人人格异化的批判
    - 对社会人文精神的审视与反思
    - 对当代仍有启示作用
  - 阅读建议
    - 需要社会经历和人生体验才能深刻理解
    - 推荐拓展阅读书目以加深理解
    - 思考科举制度废除后的心灵状态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