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农学经典与三农中国 - 课程主题 - 国学语境下的古农学 - 现代农学与古农学的区别 - 现代农学是科学,西方文化的产物 - 古农学是国学,中国文化的产物 - 学习古农学的意义 - 回归中国文化语境解读古农学 - 对民族学问怀有温情、敬意与文化自信 - 课程内容 - 中西文化差异中理解国学 - 国学语境下解读古农学 -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 尚无定论的概念 - 关于传统时期的知识与学问 - 近代出现的词汇,区别于西学与科学 - 核心特点 - 以三才、阴阳、五行等为解读工具 - 具有辩证色彩与整体性思维 -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表现 - 阴阳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 - 与西方科学的对比 - 西方科学基于希腊与希伯来文明 - 科学以数学为解读工具 - 科学具有解构性与分科特征 - 古农学的内涵与发展 - 尚未完成体系化构建的传统学问 - 古农书承载古农学知识体系 - 先秦秦汉时期的《吕氏春秋》 - 原始农业技术的宏观总结 - 第一次哲理化趋势体现三才观念 - 传统农业时期的《齐民要术》与《陈旉农书》 - 北方汉族农业技术与南方稻作技术的总结 - 学理化阐释萌芽,运用阴阳五行解读农学 - 明清时期的《质本提纲》与《农说》 - 运用阴阳五行阐释古农学知识体系 - 学理化阐释的尝试 - 古农学的现实价值 -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作用 - 农业遗产项目中的活态遗存 - 古代农书作为固态遗存的重要性 - 古农学的核心特征 - 植根于万余年农业实践的知识体系 - 以三才、阴阳、五行为解读工具 - 注重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 古农学与现代农业科学的关系 - 提供补充与矫正,而非替代 - 与科学共同参与现代性构建 - 回归国学语境,还原古农学面貌 - 怀揣文化自信,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