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有互感元件的电路分析
  - 线圈电压组成
    - 线圈1电压U1
      - 自感电压L1-IDT
      - 互感电压M-IRT
    - 线圈2电压U2
      - 自感电压L2-IRT
      - 互感电压M-IRT
  - 互感电压方向判定
    - 同名端判据
      - 施感电流进端与互感电压正端为同名端
      - 同名端相接时互感电压与自感电压方向相反
  - 分析复杂性
    - 需考虑自感和互感电压
    - 正确判断互感电压方向
- T型等效电路分析法
  - 数学变形推导
    - 方程中加入并减去M-IRT保持等式成立
    - 新方程描述三个电流变量I1、I2、I1+I2
  - T型电路结构
    - 电感LE-M和L2-M分别位于支路1和支路2
    - 公共支路放置电感M
    - 节点电压由支路电压与公共支路电压叠加
  - 等效条件
    - 同名端相连并与第三条支路接于一点
    - 变压器电路可通过短接一端实现等效
  - 等效概念
    - 不改变外电路电压和电流
    - 第三条支路电感值可为负M
- 应用实例
  - 复杂互感电路简化
    - 两两耦合的三个互感元件
    - 使用去耦法转化为T型等效电路
    - 每对线圈处理方式
      - 同名端相接增加公共支路电感值
      - 原位置减去相应电感值
  - 分析方法选择
    - 基于互感电压分析
    - 去耦法简化分析
- 总结与思考
  - 适用条件
    - 互感线圈一端相连并与第三条支路接于一点
    - 物理不相连但短接不影响电路特性
  - 等效模型意义
    - 负电感物理不存在但不影响等效模型功能
  - 课后思考题
    - 如何实现负电感功能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