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海洋的权益与海洋的区域。海洋法作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部门,是规范各种海域法律地位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各国从事海洋活动所遵循。由于海洋法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它是整个国际法学习的一大重点;且由于海洋法的法律问题纷繁复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九大海域的法律地位、各种国际海洋航行制度、紧追权的行使;辨析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关系;理解主要海域的管辖权。我将抛弃单纯讲解定义的方法,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讲解、视频、画图等多种方法,传递给学生一个多维的、全方位的领海基线。 而理解这一切,都需要真正理解一个核心的概念——领海基线(基线),因为基线是测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宽度的起算线。以基线为起点,海洋可划分为法律地位不同的区域,即内海水、领海、毗连区、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学习海洋法这一知识时,学生对海洋法中几大海域的理解十分混乱,特别是这几大海域的起止范围应该如何划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基线入手,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画图,从基线讲起,教会学生会迅速地划出领海基线,领海的外部界限,划出毗连区、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范围。通过画图,牢固地掌握了这九大海域,并进一步讲解九大海域的法律地位、各种国际海洋航行制度、紧追权的行使等重要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概念,我提供给学生十个经典案例,要求每位学生参与案例报告,有效地巩固了概念,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如下:领海基线的定义,分类,领海的外部界限,由领海基线引申出来的几大海域:内海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1.观看有关钓鱼岛相关视频,引出岛屿、领海及领海基线的问题;2.领海基线的定义及分类;3.领海的外部界限;4.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5.大陆架、国际海底区域。如第1-5张幻灯片时间分别是8、9、36、13、24秒;第6-10张幻灯片时间分别是7、40、31、12、12秒;第11-15张幻灯片时间分别是16、17、17、10、34秒;第16—19张幻灯片时间分别是63、7、4、6秒。 通过对领海基线的讲解,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以下概念及其区域范围:领海,内海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能运用所学国际法理论知识分析海洋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