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
  • 标题: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
  • 作者:黄娟
  • 学校: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组别:高职高专
  • 评论:117 条
  • [1楼] 重庆大学-张文胜 - 评论于:2015-04-19 20:39:51

    微课设计思路清晰,制作精细,讲解简单明了又重点突出,利用关键词法抓住整个试验的主线,通过找茬视频解决试验中的难点及容易出错的步骤,即一目了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字幕的加入使得观看过程中既轻松又印象深刻,整个微课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值得推广学习!
  • [2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凯 - 评论于:2015-04-19 13:56:57

    讲课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利于学习
  • [3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罗永安 - 评论于:2015-04-18 19:46:26

    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对这实验有了更深的了解,熟记了其步骤。让我收获很多
  • [4楼] 陕铁院-罗永安 - 评论于:2015-04-18 19:42:09

    老师的讲课方法我们能接受,也能听懂
  • [5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孟兵昆 - 评论于:2015-04-18 13:58:37

    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可以测定出材料的两个重要指标——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在这节实验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的操作步骤,还有击实方法,等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以后在与此相关的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清晰,明了的讲述了这节实验课
  • [6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震 - 评论于:2015-04-18 10:58:21

    实验的严谨,决定工程的成败。从“小”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走好每一步!
  • [7楼] 陕铁院-陈志祥 - 评论于:2015-04-18 08:03:17

    教程能以学生的角度明确的指出关键点,让人更容易谨记,非常好
  • [8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孙浩 - 评论于:2015-04-18 07:07:41

    在制备试件时,每次击实后拉毛再进行下一次装料击实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脱模中就非常可能出现断裂的情况!!!
  • [9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通 - 评论于:2015-04-17 23:10:23

    课程很生动,看完很回味!
  • [10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刘景辉 - 评论于:2015-04-17 22:40:18

    讲课很生动形象,能让学生容易记住易错点
  • [11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兴勃 - 评论于:2015-04-17 22:40:05

    讲课内容十分丰富,也特别仔细,很优秀
  • [12楼] 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渭东 - 评论于:2015-04-17 22:31:39

    视频很完整,实验步骤很明了。
  • [13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韩东翔 - 评论于:2015-04-14 22:26:06

    老师讲的非常好,方式很好,让人印象深刻
  • [14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明健 - 评论于:2015-04-14 12:27:07

    此视频知识点明确,内容丰富,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受益匪浅。
  • [15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杨帅博 - 评论于:2015-04-14 12:21:29

    通过这段视频,让我懂的做实验时的很多细节问题,老师讲的很细,做实验一定要细心,仔细,谢谢老师的这段视频,我受益匪浅
  • [16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冯飞飞 - 评论于:2015-04-14 12:20:49

    老师讲解的很好,很详细,看完我受益匪浅,充分体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 [17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刘梦洁 - 评论于:2015-04-13 20:55:06

    了解到了预习的重要性,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也能及时在课堂上处理同学们的问题,使大家收获颇丰。
  • [18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郭涛涛 - 评论于:2015-04-13 17:08:16

    令我加深对实验的了解,获益匪浅。
  • [19楼]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段宇辉 - 评论于:2015-04-13 17:01:35

    能让人清楚的了解到平常不去注意的细小问题。
  • [20楼] 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政双 - 评论于:2015-04-13 15:30:39

    讲解非常好 很有帮助。
1 2 3 最后一页  第1/6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4893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