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楼] 山西师范大学-刘于锋 - 评论于:2015-05-27 21:51:14
作者-鲍开恺回复:刘于锋的原贴:
鲍老师的这堂课,从文学角度对曲辞的情节和文辞进行精彩的阐释和分析,从史实角度考察【泣颜回】的本事,从艺术角度演唱展示曲辞内容。不局限于戏曲文学的分析,更有精彩的演唱,这样的戏曲课堂才是真正的戏曲课堂,这样的戏曲课堂,才是学生更乐于接近、接受和真正需要的。
谢谢鼓励!我会继续努力! -
[122楼] 江南大学-阮文 - 评论于:2015-05-27 21:50:31
作者-鲍开恺回复:阮文的原贴:
不错,看了很有收获
谢谢肯定! -
[123楼] 苏州科技学院-陈娇华 - 评论于:2015-05-27 19:18:39
作者-鲍开恺回复:陈娇华的原贴:
文学赏析与曲艺表演完美结合,抑扬顿挫,珠圆玉润。
谢谢肯定!我会继续努力! -
[124楼] 常熟石梅小学-顾泳 - 评论于:2015-05-27 17:31:28
作者-鲍开恺回复:顾泳的原贴:
赞!生动的讲课,让我们对昆曲有了了解,有了兴趣!
谢谢鼓励!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昆曲! -
[125楼] 苏州科技学院-杨晓岚 - 评论于:2015-05-27 12:38:50
作者-鲍开恺回复:杨晓岚的原贴:
有气质、有才艺的老师!
谢谢鼓励! -
[126楼] 苏州大学-李玉 - 评论于:2015-05-27 11:34:30
作者-鲍开恺回复:李玉的原贴:
这堂课设计新颖,结构严密,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好课!
谢谢!我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 -
[127楼] 南京邮电大学-金吉晨 - 评论于:2015-05-27 10:46:10
作者-鲍开恺回复:金吉晨的原贴:
从文字到舞台,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帝王之家的爱情故事,学习后收货颇丰。
谢谢鼓励! -
[128楼] 苏州高等幼师-黄剑 - 评论于:2015-05-27 08:16:02
作者-鲍开恺回复:黄剑的原贴:
婉约、浪漫。。。。。。
谢谢! -
[129楼] 苏州大学-王宁 - 评论于:2015-05-27 07:55:26
作者-鲍开恺回复:王宁的原贴:
很好的案例!
谢谢! -
[130楼] 苏州科技学院-赵倩 - 评论于:2015-05-27 07:20:48
作者-鲍开恺回复:赵倩的原贴:
很棒的一堂课。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魅力!
谢谢鼓励!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古典戏曲! -
[131楼] 苏州科技学院-张兰 - 评论于:2015-05-26 23:35:17
作者-鲍开恺回复:张兰的原贴:
鲍老师,我挺你!
谢谢支持! -
[132楼] 苏州科技学院-汪成 - 评论于:2015-05-26 23:28:13
作者-鲍开恺回复:汪成的原贴:
鲍老师的课一直喜欢,极有情怀的一位老师,支持!!即将毕业了,多想再听一次鲍老师的课……
你好!谢谢毕业了还记得我!我也非常想念你们! -
[133楼] 幼儿园-唐 - 评论于:2015-05-26 21:32:05
作者-鲍开恺回复:唐的原贴:
精彩有感染力!强!!
谢谢肯定! -
[134楼] 苏州科技学院-陈浩 - 评论于:2015-05-26 21:18:45
作者-鲍开恺回复:陈浩的原贴:
老师的微课教学不错,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谢谢鼓励!同学们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 -
[135楼] 苏州科技学院-吴蓬莱 - 评论于:2015-05-26 21:08:13
作者-鲍开恺回复:吴蓬莱的原贴:
好有范啊!虽然不是内行,但也觉得非常美。
谢谢!但愿戏曲艺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
[136楼] 苏州科技大学-王林 - 评论于:2015-05-26 21:01:12
作者-鲍开恺回复:王林的原贴:
昆曲需要培养年轻的观众群,把它引进高校课堂,是创新之举,鲍老师,了不起!
谢谢!希望能够尽我的一点点力量,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昆曲、喜爱昆曲! -
[137楼] 北京师范大学-张瑾 - 评论于:2015-05-26 20:34:32
作者-鲍开恺回复:张瑾的原贴:
过老师,纯粹昆剧一角儿,赞!
谢谢!我的表演还需要努力,呵! -
[138楼] 苏州科技学院-林雨萌 - 评论于:2015-05-26 20:30:27
作者-鲍开恺回复:林雨萌的原贴:
鲍老师:非常喜欢您的课,让我们领略到了戏曲的优美和博大精深!
谢谢!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在戏曲中感受到美丽和愉悦! -
[139楼] 南京师范大学-袁佳 - 评论于:2015-05-26 20:30:11
作者-鲍开恺回复:袁佳的原贴:
好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谢谢肯定,我会继续努力的! -
[140楼] 苏州中学-王勤 - 评论于:2015-05-26 20:14:49
作者-鲍开恺回复:王勤的原贴:
我有点喜欢昆剧了。
呵呵,谢谢,我们一起关注昆剧哦!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