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31 11:40:31
已评审。 -
[2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7 22:39:51
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做出新解,很有新意。但内容略显单薄,所以讲授时间过短。作者可以充实讲授内容,比如考证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因为仅从对“床”的解释来说明李白写此诗时的处境心境,显得论据不够充分。 -
[3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4 13:50:37
已评审 -
[4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3 21:15:05
选题以小见大,从熟见新。讲述清楚,能够达意;画面清晰,举例有说服力。语言、语调有些平板。 -
[5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3 14:00:35
课程的选题较好,适合微课这种形式。给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中的一个字以新解,论证比较严谨,讲解比较清晰。关于该诗早先的版本最好给出明确的说明,这对理解床字很重要。另外,教师语言过于平实,表情也有点僵硬,与诗歌尤其是李白诗的文体特点距离较大——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
第1/1页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