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薄壳设计
  • 标题:立体构成——薄壳设计
  • 作者:潘秋思
  • 学校: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组别:文史
  • 评论:45 条
  • [1楼] 东南大学-黄正瑾 - 评论于:2015-06-11 23:23:55

    黄正瑾的原贴:
    语言清晰节奏分明,内容把握适到好处,深入浅出易懂,逻辑序列合理,互动环节安排恰当,多媒体制作精良。希望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作者-潘秋思回复:
    感谢您的评价和鼓励。我会继续改进教学内容,活用教学方法,把3d展示更深入的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将构成的内容讲解的更深入,更生动。
  • [2楼] 原呼市教育学院-刘桐孙 - 评论于:2015-06-11 22:48:07

    刘桐孙的原贴:
    成功的教学要兼顾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学养、较强的表达能力,远应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尊重知识、敬畏科学的示范示范作用。潘秋思老师的《薄壳设计》显示出她对这种境界的努力追求,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已屆耄耋之年的退休教师,我感到格外兴奋,并盼望有更多的青年教师也象小潘老师一样刻苦努力不断追求。
    作者-潘秋思回复:
    您的评价让我倍受鼓舞。您说的我很赞同。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尊重传统,师法自然,而后创新。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会提升自身修养,让课堂更加有深度。
  • [3楼] 内工大-王评 - 评论于:2015-06-08 22:06:09

    教学思路清晰,巧妙启用3d动画,课件与教学交互运用得当,为整体教学增色不少,加之教师深入浅出的流畅讲授,使得课程生动、和谐,高效、有质。
  • [4楼] 南京师范大学-高谦民 - 评论于:2015-06-08 19:20:33

    高谦民的原贴:
    潘秋思老师的“薄壳设计”一课,熔中西文化于一炉,集知识能力于一体,将科学与艺术、历史与现代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创新等多种能力,是一堂好课,我强力推荐。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您,第一次参加微课制作,经验不足。在未来的课程里我将继续创新,将这门课程讲授的更有趣生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想,达到效果。
  • [5楼] 内蒙古师范大学-刘成章 - 评论于:2015-06-08 13:46:07

    刘成章的原贴:
    潘秋思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口头表达清晰、明快,肢体语言恰当、得体;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课件版面安排合理、赏心悦目;概念叙述明晰、准确,举例说明丰富、有力,可谓是一堂很好的教学。希望她能不断前进,以更加完美的姿态活跃在教学大舞台上。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您的评价,我会总结经验,继续改进,将课程设置的更合理,更生动。
  • [6楼] 南方医科大学-兴泉 - 评论于:2015-06-08 06:17:17

    兴泉的原贴:
    条理清晰,举例得当,中庸稳健!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您的评价,我会继续改进。
  • [7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陈旭明 - 评论于:2015-06-04 11:04:15

    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薄壳设计,给我很多启发,平时潘老师就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我们都很喜欢她,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可以看到你的课程。
  • [8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许佳佳 - 评论于:2015-06-02 23:06:49

    潘老师的微课深入浅出,逻辑严密,画面精美,学习咯~
  • [9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王晶晶 - 评论于:2015-06-02 22:25:23

    潘老师仪态自然,声音柔美,讲解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 [10楼] 南京创新专修学校-周怀林 - 评论于:2015-06-02 14:42:25

    深度好作品,好课件。
  • [11楼] 南京市内蒙古商会-周怀英 - 评论于:2015-06-02 13:54:05

    形式新颖独特,老师用智慧展现。
  • [12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王桉 - 评论于:2015-06-01 08:25:21

    继续支持!很棒的讲课!
  • [13楼] 成贤学院-张继之 - 评论于:2015-05-31 22:25:12

    秋思的ppt很有新意啊 动画演示很直观很舒服。赞
  • [14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孙金琴 - 评论于:2015-05-31 18:27:20

    孙金琴的原贴:
    很喜欢潘秋思老师的声音,声音是传播的灵魂,吸引我很兴致的往下听。薄壳设计是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很喜欢这样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设计,最后,从视频上学习到的知识,我想制作出关于我的薄壳设计。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薄壳设计是立体构成里很小的一个点。但是讲好一个小点并不简单,通过这次微课制作,我总结了不少经验,以后继续改进。
  • [15楼] 浙江大学-丁圆圆 - 评论于:2015-05-31 17:41:14

    丁圆圆的原贴:
    很受启发,请问潘老师,薄壳构成和专业特点结合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谢谢
    作者-潘秋思回复:
    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立构这么课主要是针对动画、艺术设计、建筑等课程,在这些课程里专业特点各不相同。例如建筑,可能强调的就是空间、体量、稳定性、美观性等等。在动画可能对仿生、创意点上更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呢,环艺、工业设计都有自身的要求。所以立构的教授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达到课程目的。
  • [16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黄达 - 评论于:2015-05-31 12:33:28

    黄达的原贴:
    课程很不错 很实用,很棒!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立体构成这门课程从包豪斯学校开始,到今天已经百年。但是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改变,我们的教学不停的也在改变。利用技术手段例如3d技术,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的直观性是新的创意点。
  • [17楼] 东南大学称贤学院-王桉 - 评论于:2015-05-31 08:32:29

    王桉的原贴:
    对于知识点讲解透彻!很好!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知识点虽然小,但是并不简单。对课程的整体把控以及前后内容的融合都有要求,我会总结经验,争取把每个微小的知识点都讲透。
  • [18楼] 南京大学-沈静 - 评论于:2015-05-30 22:20:14

    沈静的原贴:
    请问老师,构成作业一般都是用纸质或者其他材料来制作,您觉得3d这种形式可以推广吗?难度大吗?
    作者-潘秋思回复:
    3d这种形式本身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因为立构是空间的艺术,需要360°的展示。但是3d制作技术却不是每个人学生都可以达到的。所以老师灵活利用这种技术方式,主要在课程教授的时候使用,至于学生的作业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软件掌握程度来把握。 总之,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 [19楼]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白磊 - 评论于:2015-05-30 21:11:20

    白磊的原贴:
    ppt超级精美,讲解和视频的配合太精细了,设计的讲解让我这个外行人都听得惟妙惟肖,强烈推将潘老师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白老师~
  • [20楼] 吉林大学-丁临一 - 评论于:2015-05-30 19:57:29

    丁临一的原贴:
    学习了,很有启示,比赛水准不低啊
    作者-潘秋思回复:
    谢谢您的评价,其实这部分内容制作完成之后,我有很多遗憾,一定会在以后的课程中继续改进,多多创新。
1 2 3 最后一页  第1/3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9068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