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楼] - - 评论于:2015-03-15 00:28:54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
您的收获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点评。 -
[262楼] - - 评论于:2015-03-15 00:22:03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选材独特、立意新颖、内容详实!
复杂的力学理论只有结合工程实际才有生命力,学生也才容易理解。 -
[263楼] 西南石油学院-李阳 - 评论于:2015-03-14 23:11:59
作者-陶春达回复:李阳的原贴:
1、选材独特、立意新颖、内容详实。值得学习再学习!
谢谢赞誉,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哈。 -
[264楼] - - 评论于:2015-03-14 22:31:29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讲得好,通俗易懂
谢谢 -
[265楼] - - 评论于:2015-03-14 22:20:03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陶老师教书、育人都是好老师
感谢! -
[266楼] 西南石油大学-覃明友 - 评论于:2015-03-14 21:45:14
作者-陶春达回复:覃明友的原贴:
讲得很好
谢谢赞誉,我会以此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 -
[267楼] 西南石油大学-邱均成 - 评论于:2015-03-14 21:25:10
作者-陶春达回复:邱均成的原贴:
陶老师的微课以生动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一是合理安排梁的受力;二是合理设计梁的截面形状。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选题精巧。作品在实验环节,能够选取身边的实例,把复杂的道理形象、浅显地表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显示出很强的专业功底。 谢谢你生动的一课,使我们非专业人士都能够很轻松地理解工程专业知识!
谢谢邱老师的夸奖,只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才有生机。把复杂的力学问题用浅显的实例来讲解清楚,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消化和吸收知识是我努力的方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奋斗!再一次感谢! -
[268楼] 西南石油大学-杨飞 - 评论于:2015-03-14 20:53:05
作者-陶春达回复:杨飞的原贴:
讲得很好
谢谢赞誉。 -
[269楼] 西南石油大学-王占磊 - 评论于:2015-03-14 20:48:44
作者-陶春达回复:王占磊的原贴:
非常好
多谢夸奖。 -
[270楼] 西南石油大学-刘明 - 评论于:2015-03-14 20:47:28
作者-陶春达回复:刘明的原贴:
非常棒
谢谢 -
[271楼] - - 评论于:2015-03-14 20:16:01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陶老师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让我受益匪浅!
让每一个观众都能通过浅显的工程实例理解复杂的力学理论是我追求的目标,谢谢您的赞誉。 -
[272楼] 西南石油大学-张云 - 评论于:2015-03-14 20:13:51
作者-陶春达回复:张云的原贴:
很有教学能力、教学效能优秀、教学效果突出。
能得到张老师的赞誉我深感荣幸,我会继续努力的。 -
[273楼] - - 评论于:2015-03-14 20:11:23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陶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赞一个。
谢谢赞誉。 -
[274楼] -孟臻 - 评论于:2015-03-14 19:25:30
作者-陶春达回复:孟臻的原贴:
让同学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汲取营养。我为陶老师点赞!
谢谢您的夸奖,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
[275楼] - - 评论于:2015-03-14 12:14:17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陶老师教态很自然大方,也很自信,充分展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谢谢赞誉,我会继续努力! -
[276楼] 西南石油大学-彭艳芳 - 评论于:2015-03-14 11:29:15
作者-陶春达回复:
作者-陶春达回复:彭艳芳的原贴:
很有感染力,是我学习的榜样!向陶老师看齐!
感谢同行评价,我会继续努力!
感谢同行评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书育人并重,我们一起努力。 -
[277楼] 西南石油大学-杨老师 - 评论于:2015-03-14 11:14:36
作者-陶春达回复:杨老师的原贴:
很好!讲得生动精彩,让人易懂。
谢谢杨老师的肯定 -
[278楼] -张老师 - 评论于:2015-03-14 09:28:10
作者-陶春达回复:张老师的原贴:
课堂教学效果好
谢谢张老师 -
[279楼] - - 评论于:2015-03-14 08:47:46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很赞!支持一个!
谢谢 -
[280楼] - - 评论于:2015-03-14 08:36:55
作者-陶春达回复:的原贴:
陶老师讲得生动,启发性很强,听起来很直观,很容易接受。赞一个!
谢谢您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