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演讲Let’s Stick Together中的重复
  • 标题:卡梅伦演讲Let’s Stick Together中的重复
  • 作者:王皎皎
  • 学校:华北电力大学
  • 组别:文史
  • 评论:12 条
  • [1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17 16:58:53

    本微课主要对卡梅伦演讲中的重复这一修辞手段进行了四个类别的举例分析,教学内容新颖,安排合理,视频后期制作效果不错。但是教师的讲解语调过于单一,肢体语言过于严肃。
  • [2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17 09:58:30

    选题短小,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易于理解,教师语言规范,教学技术手段使用合理。
  • [3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16 10:59:10

    视频制作效果优秀,教师教态、发音以及内容的条理性不错,讲授过程略显沉闷,如提供字幕效果会更佳。
  • [4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26 11:04:08

    初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视频质量好,教师素质高。 此微课视频内容独立,结构完整,简单易懂,短小精趣,图像清晰。教师出镜仪表得当,举止得体,英语纯正,教态自然。无论从选题价值、教学设计与组织,还是从教学手段、最终教学效果等方面来看,都能够反映出该微课视频质量好,教师业务素质高。
    作者-王皎皎回复:
    谢谢专家在百忙之中的给予的点评!您的回复给了我理论上的支持,谢谢!
  • [5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26 11:03:28

    初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言语形式表内容,讲解画龙又点睛。 1.重复修辞格是演说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演说中实例比比皆是,但讲解往往流于形式,难得重复修辞手法之真谛。教学讲解难点在于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之统一。从语言形式上看,可以单词重复、短语重复、从句重复;从句法上看,可以落实到各种句子成分以及成分之部分;从句子的位置上看,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然而,追问演说中运用重复修辞手法之根源,必然追问演说者使用此手法的目的,从言语目的与语言功能入手,观重复修辞手法之目的与功能效果,必得演说重复修辞之真谛。 2.在视频片段结束时,运用有无重复手法之对照,让学生体味与观察言语意义之微妙变化;再从卡梅伦演说目的出发,体味与观察卡梅伦运用重复修辞手法的言语效果。重复意味着凸显与强调,重复意味着韵律回旋与节奏,重复意味着情绪到高潮。卡梅伦重复使用“different”,“united kingdom”与“it would mean…”等词语与结构,就是想要苏格兰人清楚地苏格兰独立之后的情形与后果,多年的大家庭将成为异国邻邦,没有了联合王国的福利、没有了联合王国的国力、也失去了联合王国的各种社会运行体制。此时此景,没有威胁之意,只有祈求之心,“重复”使人感到祈求之甚。第四个重复实例,更是妙用至极。“if you …”与“forever”是排比,重复套重复,卡梅伦想借此表达对苏格独立的理解,独立一定是对已有政府的不满,但现有政府是可以改革的,可以顺苏格兰民意而改革,但独立将不可回转。
    作者-王皎皎回复:
    谢谢专家的肯定,我还要继续努力!
  • [6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26 11:02:31

    视频图文并茂,讲解步骤清晰。 该微课视频以演说修辞中四类重复修辞格为教学内容,以四个实例为讲解之纲,以卡梅伦演说片段视频资料播放、演说图解文本呈现、重复辞格闪烁强调、教师旁白说明等为讲解之目,纲举目张,依次重复展现,教学进程简单明了,从实例到规律,从感性到理性,遵循教学内容呈现之科学步骤。
  • [7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26 11:01:53

    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1.此微课视频内容与整体框架,是英国首相卡梅伦为挽留苏格兰而做的激情演讲。在大不列颠联合王国面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危急时刻,作为首相的卡梅伦决定以其最后关头的演说,说服苏格兰人留在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大家庭。卡梅伦的演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他以英伦英语的严谨与优雅、真挚的情感与分离的忧伤打动了苏格兰人,最终保全了联合王国。 2.公选课《英语演讲》在第一时间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说引入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当下的兴趣与关心的话题,是在学生兴趣未尽之时讲解其兴趣之事,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重复修辞格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本片段视频以苏格兰公投悬念为开端,以卡梅伦演讲中的重复修辞格的四个实例为过程节点,以苏格兰公投结果为演说效果。短短10分钟视频片段,首尾因果逻辑清楚,现场演说片段与图文讲解交替呈现,问题启发、实例呈现、归纳讲解,行若流水,浑然一体。
1  第1/1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6062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