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5 16:01:18
该教案很好,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思政素材、思政元素结合得非常自然、合理,所运用的案例与教师所要倡导的平等、友善等价值观、课堂讲授的知识点非常吻合,最后布置的作业也与当前疫情后出现的对武汉人湖北人歧视和偏见问题结合在一起,比较好地体现了“盐融于汤”的理念。 -
[2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5 12:22:23
教学内容完整,概念讲解明晰,语言表达通畅。整体设计与讲授有硬衔接 -
[3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4 10:46:59
老师对偏见分析全面到位,概念讲授清晰。能结合当前的全球疫情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去分析问题,理解他人,避免产生自己的偏见,具有较好课程思政教育意义。 -
[4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3 11:59:45
课程分析了偏见产生的原因,教育学生要理性、友善、包容的对待不同的人群,具有思政教育意义。但在举例哪里人“怎样”一定不能在公开的课堂上是使用,即使是否定的态度也不能举此类例子! -
[5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2 22:05:41
教学内容完整,概念讲解明晰,语言表达通畅。 课程思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偏见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根源,以此教育学生待人要理性、友善、包容。课程本身具有思政功能,所以需要从专业角度有所提升,或是从情感层面进行疏导。另部分例子不够恰当,在大学课堂尤其应注意。 -
[6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2 12:04:51
教学内容完整,概念讲解明晰,语言表达通畅。能从社会现象入手,并结合时政,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偏见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根源,以此教育学生待人要理性、友善、包容。需要指出的是,本节课讲偏见,教师在用语上一定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偏见”。 -
[7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2 02:57:15
采用boppps教学设计,课程讲述清晰,互动性强,导入“新冠疫情”,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价值观。有些话语要斟酌,如“河南人狡诈”,避免讲偏见时,传播偏见。建议:进一步思考能力目标的表述,达到认知目标的高阶性。 -
[8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19:19:13
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精心、充分,从眼前的社会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
[9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16:20:19
竞赛作品完整规范,老师备课充分,课程讲述清晰,讲授了偏见的概念以及偏见产生的原因,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把思政元素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同时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与友善信念,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建议亲和力更强一些,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一些,效果就更好了。 -
[10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16:07:55
教学设计精心到位,教学内容熟悉,一个小小知识点讲解清楚、流畅,能通过疫情期间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乃至亚裔的歧视性“甩锅”行为及言语,引入教学内容,新颖时尚,具有时代感,而这也是文科教学一个特点,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内容重点谈“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非常切贴,达到育人功能。 -
[11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15:30:27
课程讲述清晰,互动性强,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价值观。有些话语要审慎,比如“新冠疫情第一个发生在中国”。预习、复习、思考结构完整。但是讲课似乎让人感觉有些在赶进度,另外如果能够有些引导学生深入、开放思考的讲述会更好些。 -
[12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09:22:51
专业内容讲偏见,讲解到位,表达清晰,有互动内容。课程思政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理性看待偏见,树立平等友善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营造平等友善包容团结的社会氛围。建议:1、只有15分钟的讲解,板书出现“第二节”不好,建于去掉这三个字。2、疫情发生的第一个国家不一定是中国。这个表述要慎重。3、小结可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
[13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1 00:28:01
课程整体设计较为完整,对偏见进行了系统讲授,同时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讲授中,结合新冠疫情进行了设计,分析了一些现象的成因,提出了要客观理性分析信息。最后,留下思考的空间。建议:要加强互动,语言要生动,表情适当丰富一些。 -
[14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10 14:59:41
课程设计很好,知识讲授与时事结合,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
[15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09 17:12:16
从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外对华人及我国的偏见引入课程内容,新颖自然。系统讲解偏见的定义、形式及产生的3个根源,课程条理清楚。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客观理解他人与社会。教学效果较好。课堂可以更生动活泼一些。 -
[16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09 10:41:06
1.以“时政”导入的方式,关联前修内容(态度)与本次学习主题(偏见),并引出歧视的根源。2.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示证新知”;适时互动,引导学生思辨问题之所在及解决方式。3.结合课程和本次教学内容特点,自然融入育人元素,拿捏得恰到好处,并延伸到课后。4.建议:①课程小结环节,拟用知识架构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次授课内容,关联后续学习内容;②拟把围绕思考题的课后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关联起来,并在布置课后思考题时予以强调。 -
[17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08 17:39:08
思政元素自然。但课程不够生动 -
[18楼] 校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20-06-08 09:28:16
老师讲授了偏见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与友善信念。结合今年疫情发生,介绍了偏见的实例与现象,提出了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与人群的观点。课程内容与思政结合紧密,实例与思考并行,是一堂设计完美的课程。建议老师讲课可以适当扩大活动范围,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
1
第1/1页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