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标题:初唐诗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作者:薛梅
  • 学校:湖北大学
  • 组别:文史
  • 评论:142 条
  • [1楼] 职高-温老师 - 评论于:2015-07-17 09:08:50

    温老师的原贴:
    授课选题得当,形式先进,要点明确,教态自然,值得点赞。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您的点评与鼓励。先进的教学方式与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理论水平相结合,为学生打造好的课堂。我会继续努力的。
  • [2楼] 东城实验高中-江老师 - 评论于:2015-07-15 15:58:57

    江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讲课中语言形象生动,清晰流畅。抓住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及新媒体的优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极积性,快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目的达到。
    作者-薛梅回复: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新媒体的优势将为现代教学提供最好的平台。我会充分利用大好形势和条件,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谢谢您好的点评与鼓励。
  • [3楼] 职高-赵老师 - 评论于:2015-07-12 15:50:54

    赵老师的原贴:
    先进的授课形式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
    作者-薛梅回复:
    好的授课形式希望能够借助网络渠道得以发扬与推广。作为教师,我们也将努力适应新形势,上好每一堂现代化的课程。谢谢您好的点评。
  • [4楼] 东城实验高中-江老师 - 评论于:2015-07-01 16:20:28

    江老师的原贴:
    教态自然。仪表端庄。选材合理。设计具有独特的技巧,符合现代化的教学形势。教学中语言干脆,清晰,具有感染力。抓住重点,把多种教法,辅助材料与技术手段三融一体,非常难得。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您的支持和肯定!做微课视频的过程,对我也是一种进步和提高。
  • [5楼] 南城实验高中-方老师 - 评论于:2015-06-26 16:21:03

    方老师的原贴:
    选材合理。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独特性。辅助材料制作精细。授课中方法新颖多变,和学生互动很好。总结言简意赅。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一次很好的微课偿试。
    作者-薛梅回复:
    合理的选题,精良的教辅材料,新颖的授课方法,良好的师生互动,共同构成一门优秀课程的必备因素。我将继续努力。谢谢!
  • [6楼] 东城实验高中-江老师 - 评论于:2015-06-25 16:38:31

    江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课中抓住现代听者的特点,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及新媒体的优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从有限的教室伸展到无限的空间。教学效果很好。值得传学。
    作者-薛梅回复:
    与时俱进永远是新时期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我一定努力适应新形势,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高校教师。谢谢!
  • [7楼] 中专-陈老师 - 评论于:2015-06-20 16:11:10

    好课就是受欢迎。
  • [8楼] 学院-刘老师 - 评论于:2015-06-20 15:58:27

    刘老师的原贴:
    点赞此课。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点赞!我会继续加油!
  • [9楼] 中专-曲老师 - 评论于:2015-06-16 16:16:21

    曲老师的原贴:
    优质的课程会给受教育者带来很好的收益。
    作者-薛梅回复:
    用优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这是作为教师的职责和光荣。谢放肯定。
  • [10楼]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明庆华 - 评论于:2015-06-16 10:49:14

    明庆华的原贴:
    教学设计独特有新意!点赞!
    薛梅回复:
    谢谢明老师!您的鼓励对我的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会继续努力的。
  • [11楼] 湖北大学-杨芸芸 - 评论于:2015-06-16 09:53:32

    杨芸芸的原贴:
    采用多种形式来上好一堂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课,是相当不容易的,可见老师的用心,所以课堂效果很好。向薛老师学习!献花!!!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您的点评与肯定。这就是微课的魅力,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在新的时代,与时俱进。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 [12楼] 府城高中-黄老师 - 评论于:2015-06-10 16:15:44

    黄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授课中抓住现代听者的特点,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与实践。把教学内容,辅助材料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融为一体。把主要内容伸展到无限的空间。是一次难得的微课尝试。
    作者-薛梅回复:
    内容、技术、手段、方法的完美结合,赋予微课最优质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为之付出努力。谢谢!
  • [13楼] 北城实验高中-张老师 - 评论于:2015-06-09 16:12:28

    张老师的原贴:
    教态认真,自然。课件制作精细。语言清晰流畅,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教法新颖。和学生互动很好。选材合理,内容丰富。讲解清楚,明了。环环紧扣主题。教学效果很好。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您的肯定和鼓励。认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会坚持以认真的态度辅以自身的理论知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 [14楼] 东城实验高中-赵老师 - 评论于:2015-06-08 15:38:06

    赵老师的原贴:
    教师仪表端庄,自然。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教学内容符合现代化的教学形势。授课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言简意赅。古今结合,揭示了宇宙规律,导出人生哲理。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受益匪浅。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知识的传授与生活哲理的引导,永远是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双重任务。我一定会继续努力,教书育人。
  • [15楼] 西城实验高中-黄老师 - 评论于:2015-06-05 15:30:00

    黄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授课中大胆探索与实践,抓住主要内容,把讲、诵、演、唱等教法,辅助材料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三融一体,有效地伸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很好。值得传学。
    作者-薛梅回复: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将使高校课堂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要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谢谢您的点评,我一定加油!
  • [16楼] 东城实验中学-胡老师 - 评论于:2015-06-02 16:08:38

    胡老师的原贴:
    教学设计独居一格。书画等辅助材料制作精细,清晰,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中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及90后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融会贯通。互动很好。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薛梅回复:
    谢谢胡老师。微课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教学的魅力,从而更便于提高学习兴趣,接受知识点,也更容易去融会贯通,加强感悟与思考,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通过把自己所学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 [17楼] 西城实验高中-魏老师 - 评论于:2015-05-29 17:02:02

    魏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授课中抓住现代听者的特点,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及现代化的手段把最新的教学内容伸展到了无限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课堂改革。值得传学。
    作者-薛梅回复:
    新媒体的平台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教学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既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也使教师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成长。感谢微课!
  • [18楼] 东城实验高中-陈老师 - 评论于:2015-05-28 16:37:47

    陈老师的原贴:
    讲者选题合理,内容符合现代化的教学形势。授课中将多种教法与信息技术巧妙的结合起来,具有独特性。并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学效果很好,达到了教书育人目的。
    作者-薛梅回复: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传统的课堂,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创造新时代的高校崭新课堂,打造最优的教学效果。我们会不断努力提高的。谢谢!
  • [19楼] 实验高中-姚老师 - 评论于:2015-05-26 16:33:39

    姚老师的原贴:
    教师在教学中能打胆探索与实践,抓住主要内容讲解清楚明白。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学生互动很好。总结简洁明了。教学效果很好。
    作者-薛梅回复:
    用微课的形式,把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作品的魅力,感受人生哲理。此教师之要务也。我辈将不懈努力!谢谢您的点评。
  • [20楼] 湖北大学-唐超 - 评论于:2015-05-26 11:48:13

    唐超的原贴:
    薛老师的课堂内容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的结合讲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堂上会从不同角度挖出古代文学的现世意义,给我们学生以启迪和思考,并且师生共同参与,有演有唱,课堂变得有趣而又不乏古典之美,很好的老师,很好很值得听的课堂
    作者-薛梅回复: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的认可与喜欢,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与感动。谢谢你们!
    作者-薛梅回复:
    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学生的认可与喜欢,才是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与感动。谢谢你们!
1 2 3 最后一页  第1/7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9164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