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的乐器——汉画像中的“建鼓”》
  • 标题:《石头上的乐器——汉画像中的“建鼓”》
  • 作者:陈欣
  •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 组别:文史
  • 评论:81 条
  • [1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31 22:08:26

    决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已评审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
  • [2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31 16:43:11

    决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语言生动,明了易懂,趣味性与启发性强。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我觉得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由切入点辐射深入的知识也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所以,我讲课每一句话都力图让学生明白并有兴趣,我会继续努力。
  • [3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31 00:14:19

    决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讲解到位、生动,清晰易懂,教学内容选取恰当,材料完整。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
    作者-陈欣回复:
    在讲课中,我还会继续保持好的地方,并使每一节课都精彩。
  • [4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9 23:15:24

    决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已评审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
  • [5楼] 全国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7-23 10:38:25

    决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建鼓”作为汉代乐器及其作用的历史了解固然重要,但“建鼓”在汉代乐舞中所起到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部分有明显的不足。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虚心接受您提的意见。
  • [6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24 02:13:28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课堂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教师教学语言生动,集学术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课堂互动活跃,课件制作精致。
    作者-陈欣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的点评。您的评价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我将会保持原有的优点,继续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学术功底,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举一反三,并通过比赛带动平时的教学,实施美育。再次感谢专家。
  • [7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23 21:41:11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讲解内容充实,目的明确,课件资料丰富,前后衔接自然放松,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不够丰富。
    作者-陈欣回复:
    谢谢专家点评。本次参加比赛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专家一对一地悉心指导,为以后更好地上课积累了经验,我将继续加强学术素养,训练讲课能力,上好每一节课。
  • [8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5-23 12:55:14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中国古代音乐史讲解生动,易于理解,课件准备充分,非常专业有深度。
    作者-陈欣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的评价。我一定再接再厉,更加完善教学环节,思考学生所需,了解学生所想,更好地实施教学。
1  第1/1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2001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