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通信——什么是海明码
  • 标题:狱中通信——什么是海明码
  • 作者:邹园萍
  • 学校:浙江工商大学
  • 组别:理工
  • 评论:151 条
  • [1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03 14:55:19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选题恰当,具趣味性和启发性,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教学组织与编排合理,仪表得当,教态自然,教学表达仍有待提升。
    作者-邹园萍回复:
    非常感谢评审老师中肯的点评,也更感激您对青年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第一次做微课,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和课件设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拍摄时,离开了熟悉的讲台,面对镜头,微课开始时非常紧张,不知自己该站在哪儿,说话和表达也都不太利索,随着课程的进行,进入海明码编码后就忘记紧张回归到平时的讲课状态了。通过这次的比赛,锻炼了自己收获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在镜头前多加练习,提高表达水平,制作出更多精彩的微课用于“翻转课堂”,让微课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再次感谢评审老师的鼓励,一定将微课进行到底!
  • [2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02 01:47:43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选题具备独立性;教学目标含混不可测;选用案例生动形象;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
    作者-邹园萍回复:
    谢谢评审老师的肯定,您的肯定让我看到了希望!同时,也非常感激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您在凌晨2点还在工作,非常感动! 通过《通信原理》课程的几轮教学,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而选取和设计好的课程案例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基础尚且欠缺的情况下,如何使选取的案例载体既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又能确保学习内容的具体性。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青盲这个剧情案例可用于海明码的教学时,非常惊喜!然后就以两位特工在狱中通信的过程作为主线,把海明码的编码和解码的内容结合进去了。故事和教学内容结合后,也发现作为微课,教学内容可能稍多了些,想删减掉解码过程,可删减后发现故事就不完整了,且也没有了高潮部分,所以非常的矛盾。 再次感谢评审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作者-邹园萍回复:
    评审老师好!微课主题是“什么是海明码”,因此教学目标就是回答什么是海明码?而海明码是一种纠错编码,其核心内容就是编码和解码,还是可以预测的。《通信原理》是一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难度系数,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与大部分通识类微课相比,不具有通俗易懂的优势。因此,才更有必要借助微课,解决实际课程讲授中的难点。
    作者-邹园萍回复:
    评审老师好!关于内容多重点不突出的建议,我是这样考虑的:根据微课的主题---什么是海明码,可判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编码和解码,其实海明码的解码方法源于编码方法,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并且解码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和巩固编码的学习。其实真正学习下来,内容也不是很多,重点就是编码。
  • [3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5-01-01 20:12:48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选题还不错,可教学安排时出现了太多需要解释的知识点,从而显得有点不够简洁,教学效果也就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教师的肢体形态有些不太注意。
    作者-邹园萍回复:
    谢谢评审老师的肯定,您的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同时,也更加感谢您的宝贵建议。通过历年的教学,学生普遍反映《通信原理》课程数学推导繁琐、理论深奥和不易于理解,微课当时选题时就非常的犹豫,觉得是个很大的挑战。选题确定后,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再三考虑是否海明码的编码和解码内容都放进去。一块安排,知识点稍多;若只介绍编码不介绍解码,海明码的内容又不完整,也不能很好地回答主题“什么是海明码”。最后,为了海明码知识的完整性,同时考虑到以后教学中可用此视频进行“翻转课堂”,就把编码和解码都安排进去了。 再次感谢评审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多留意自己的肢体形态,不断提升自己!
    作者-邹园萍回复:
    评审老师好!关于“教学安排时出现了太多需要解释的知识点”的建议,我是这样考虑的:针对《通信原理》课程数学推导繁琐、理论深奥和不易于理解的特点,平时在授课中出现的重要公式,会将公式深层的物理意义讲解清楚,这样公式就有了生命力,变得活生生的了。学生也不用去死背公式,需用公式时只需回顾一下公式的物理意义,自己很快就能写出公式, 几轮教学下来,效果非常好。例如微课中讨论信息位k和监督位r的关系:2的r方>=k+r+1 等。
1  第1/1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2631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