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楼] - - 评论于:2015-01-14 15:43:49
作者-邹园萍回复:的原贴:
很给力
谢谢 -
[2楼] - - 评论于:2015-01-14 08:08:57
作者-邹园萍回复:的原贴:
相当有实力。
谢谢您的鼓励! -
[3楼] - - 评论于:2015-01-14 08:04:08
作者-邹园萍回复:的原贴:
相当厉害。
谢谢您的赞美! -
[4楼] - - 评论于:2015-01-10 16:17:52
作者-邹园萍回复:的原贴:
真棒。
谢谢您的肯定与鼓励! -
[5楼] 浙江工商大学-陈磊 - 评论于:2015-01-05 19:09:13
作者-邹园萍回复:陈磊的原贴:
简洁明了,很有收获
谢谢您的评价与肯定。 -
[6楼] 浙江工商大学-陈小余 - 评论于:2015-01-04 10:49:44
作者-邹园萍回复:陈小余的原贴:
能够把抽象的编码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很好.
谢谢陈院长的点评。您作为课程团队负责人,您的肯定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一定继续努力将微课进行到底! -
[7楼] -黄淑铃 - 评论于:2015-01-01 10:42:29
作者-邹园萍回复:黄淑铃的原贴:
又看了一遍。觉得说的真的很好
谢谢。新年快乐! -
[8楼] 浙江工商大学-刘波学 - 评论于:2014-12-30 11:11:55
作者-邹园萍回复:刘波学的原贴:
老师讲课很到位,对问题的讲解更是深入。赞
谢谢您的赞。能帮助同学学习专业知识是我最大的愿望。 -
[9楼] 浙江工商大学-赵承智 - 评论于:2014-12-30 10:30:36
作者-邹园萍回复:赵承智的原贴:
条理清晰,生动形象
谢谢您的评论,同学的肯定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
[10楼] - - 评论于:2014-12-29 11:01:47
作者-邹园萍回复:的原贴:
老师上课能吸引学生,学生愿意去听,而且是认真地听。一个老师做到这点,我觉得就挺成功的了。
深有同感,在数字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中吸引住学生,是需要老师们去好好研究的。 -
[11楼] 中国计量学院-梁喜凤 - 评论于:2014-12-27 08:21:42
作者-邹园萍回复:梁喜凤的原贴:
条理清析,逻辑性强,讲解流畅,大师风范,好课!
梁老师过奖了,有机会一定向你学习哦。 -
[12楼] 浙江工商大学-邹园萍 - 评论于:2014-12-26 12:41:44
作者-邹园萍回复:邹园萍的原贴:
微课发布后,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非常感激!根据大家的建议,微课的相关材料也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 谢谢所有的老师、朋友和同学们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真心希望微课的相关材料同行能用得上。 -
[13楼] lzdx-whh - 评论于:2014-12-26 11:24:47
作者-邹园萍回复:whh的原贴:
精彩
谢谢您的赞美与支持! -
[14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何洋 - 评论于:2014-12-25 18:41:20
作者-邹园萍回复:何洋的原贴:
电视剧与课题结合的创新式讲课,赞一个邹老师。
谢谢您的支持和赞! -
[15楼] 浙江工商大学-楼轶超 - 评论于:2014-12-25 17:32:07
作者-邹园萍回复:楼轶超的原贴:
邹老师由电视剧中的场景引出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表达清晰,将编码、解码和纠错过程讲的生动有趣!
谢谢楼老师精彩的点评! -
[16楼] 香港理工大学-杨帆 - 评论于:2014-12-25 17:03:01
作者-邹园萍回复:杨帆的原贴:
该老师采用了有趣的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深入浅出,融乐于教,不得不点亮5颗星。
谢谢杨老师的评论和支持! -
[17楼] 中国计量学院-刘红林 - 评论于:2014-12-25 16:32:20
作者-邹园萍回复:刘红林的原贴:
创意很好。将枯燥的知识讲得非常有趣。
谢谢刘老师的点评和支持。 -
[18楼] 浙江工商大学-余长宏 - 评论于:2014-12-25 16:14:32
作者-邹园萍回复:余长宏的原贴:
用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基础理论,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赞!
谢谢余老师的评论和赞,感谢余老师一如就往的支持。 -
[19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黎明 - 评论于:2014-12-25 16:12:12
作者-邹园萍回复:黎明的原贴:
邹老师的课讲的很好,能够把一个枯燥的编码理论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我们受益匪浅
谢谢黎老师的点评,黎老师谦虚了,也要向黎老师学习哦。 -
[20楼] 浙江工商大学-甘志刚 - 评论于:2014-12-25 14:28:41
作者-邹园萍回复:甘志刚的原贴:
很有意思啊,在讲故事中传授知识,将知识与故事结合起来,学生听起来就会很轻松了,有创意
谢谢甘老师的点评,有空多交流哦!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