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楼] - - 评论于:2015-03-20 13:03:37
课程设计新颖,互动感强,值得借鉴和推广! -
[462楼] - - 评论于:2015-03-20 11:43:00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讲得很细.很有耐心.赞一个
耐心、爱心、责任心,一起共勉:) -
[463楼] 西南石油大学-刘仲铭 - 评论于:2015-03-20 10:17:45
我喜欢听林老师的课,春风化雨,润人心田 -
[464楼] - - 评论于:2015-03-18 19:27:22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多种教学方法的呈现,如行云流水,值得我们文科老师借鉴。
谢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符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们一直在努力:) -
[465楼] 西南石油大学-杨春风 - 评论于:2015-03-18 15:50:23
作者-林莉回复:杨春风的原贴:
林老师的课讲得的确不错,学习一下!
谢谢您的认可! -
[466楼] 西南石油大学-吴雪峰 - 评论于:2015-03-18 11:21:59
作者-林莉回复:吴雪峰的原贴:
非常好,老师的仪态和授课风格都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也非常实用,大赞!!
谢谢肯定。我会继续努力 -
[467楼] -吴雁 - 评论于:2015-03-18 11:07:21
生动的课堂,丰富的内容 -
[468楼] 西南石油大学-李民 - 评论于:2015-03-18 11:04:50
作者-林莉回复:李民的原贴:
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已经太久了,需要通过文化传统回归,充实民族自信心。
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最立竿见影的一部分。我们会继续努力,推动我校和地方区域内的礼仪教育。 -
[469楼] 西南石油大学-戴姗姗 - 评论于:2015-03-18 10:47:57
林老师的课感染力非常强,太棒啦 -
[470楼] -林昌 - 评论于:2015-03-17 22:47:31
作者-林莉回复:林昌的原贴:
德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教师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林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言传身教,使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同时得到提高。这种教育方式(不生搬硬套、不空喊口号)值得提倡!8161
谢谢您的肯定!内外兼修,不断学习,好老师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
[471楼] - - 评论于:2015-03-17 22:38:35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感觉我们现在就是缺乏这样的课程,道德教育润物无声,技能传授寓教于乐。谢谢林老师!
不敢当。一个片段获得了“道德教育润物无声,技能传授寓教于乐”的评价,我会继续努力。 -
[472楼] - - 评论于:2015-03-17 13:56:18
互动性很强!不错!赞! -
[473楼] - - 评论于:2015-03-16 08:24:30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课程时间虽短,却呈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对我们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启发。很赞的课程!
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一直在努力。 -
[474楼] - - 评论于:2015-03-16 00:20:42
很棒的课程!不错!赞! -
[475楼] - - 评论于:2015-03-13 21:34:44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教师仪态大方,学生专注用心,互动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课堂。林老师,赞一个!
教学,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礼仪教育尤其如此。谢谢评价! -
[476楼] - - 评论于:2015-03-13 19:29:20
授课自然亲切,大方得体,富有感染力,很好 -
[477楼] - - 评论于:2015-03-13 13:48:53
作者-林莉回复:的原贴:
林老师的课启迪智慧,我是大二上的选修课,今年大四了,还想再有机会听一次。特别是面试礼仪
我们也期待礼仪教学能够切切实实的帮助到在校大学生,能够在面试环节,为你们加分。谢谢外院同学的认可:) -
[478楼] 西南石油大学-刘仲铭 - 评论于:2015-03-13 11:15:52
作者-林莉回复:刘仲铭的原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林老师的课程,让我们体会到了礼仪的力量
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文化。 微笑为青春点赞,礼仪为生活添彩。 -
[479楼] 西南石油大学-曹刚 - 评论于:2015-03-12 19:26:04
作者-林莉回复:曹刚的原贴:
给个赞!林老师课堂上表现非凡,逻辑严谨,整堂课中带着微笑,切合主题,思路很清晰,讲解到位,让听课的学生能够在林老师的讲解中感悟到做人生的真谛。
谢谢曹老师!作为经常录制视频公开课的老师,您的赞扬弥足珍贵。 -
[480楼] 保定女子职业中专-安智君 - 评论于:2015-03-12 09:11:04
最优秀的老师!!!赞!!!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