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楼] 西邮-常超 - 评论于:2015-03-15 22:54:21
作者-杨辉回复:常超的原贴:
支持杨老师,西邮的老师上课都非常认真仔细。这个微课堂非常有趣,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非常强,5星好评。
谢谢点评,我的同事们都在很认真地讲好课。如何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潜力是我们一直在思索和实践的方向。 -
[202楼] 西安邮电大学-韦熙 - 评论于:2015-03-15 20:38:17
作者-杨辉回复:
作者-杨辉回复:韦熙的原贴:
杨老师在我大二时带的我,讲课很用心,对学生很好,是一个好老师,感谢他
谢谢韦熙。
非常怀念和大家在一起上课的日子。 -
[203楼] 西安邮电大学-刘星宇 - 评论于:2015-03-15 19:19:20
作者-杨辉回复:刘星宇的原贴:
条理清晰,主要问题分析清楚明了,例子也具体,切合实际!
谢谢点评,通信原理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能让学生理论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一直是我最求的目标,希望我的课能带给大家快乐和启发。 -
[204楼] 西安邮电大学-黄凤 - 评论于:2015-03-15 18:18:08
作者-杨辉回复:黄凤的原贴:
杨辉老师讲课很棒,能抓住侧重点,深入浅出,这次的课程讲解非常详细,很棒,点赞!
谢谢点评,我要把自己的风格保持下去,并不断改进,奉献给大家。 -
[205楼] - - 评论于:2015-03-15 17:20:19
作者-杨辉回复:的原贴:
条例清晰,与学生的互动身份和谐。
谢谢,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与学生互动,气氛融洽,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谢谢评论,这也是我今后继续坚持和不断创新的目标。 -
[206楼] 西安邮电大学-杜龙 - 评论于:2015-03-15 13:00:45
作者-杨辉回复:杜龙的原贴:
这种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很多抽象的概念在我们脑海中有了更加具体的印象,这都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对教学始终秉持一科热枕的新才可以做到的,受益匪浅
谢谢,利用生动形象的简单生活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通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老师孜孜追求的目标,希望大家一起发现、学习和进步。 -
[207楼] - - 评论于:2015-03-15 12:56:39
作者-杨辉回复:的原贴:
生动形象,容易理解,逐步深入,不错
谢谢评论,以后我继续在这方面努力拍出更好的作品。 -
[208楼] 西安科技大学-何星宏 - 评论于:2015-03-15 12:31:18
作者-杨辉回复:何星宏的原贴:
看了,很不错!
谢谢观看和评价,多交流。 -
[209楼] 西安邮电大学-刘陆 - 评论于:2015-03-15 00:08:16
作者-杨辉回复:刘陆的原贴:
讲的太棒了,清晰易懂,听完杨老师的课再去做课后习题,感觉太简单了,如行云流水一般!
谢谢,希望能有助于大家的学习。 -
[210楼] 西安邮电大学-曹佳宝 - 评论于:2015-03-14 23:19:37
作者-杨辉回复:曹佳宝的原贴:
讲解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水平到位,值得推荐!
谢谢,以后再接再厉,多举一些生活实例和大家分享。 -
[211楼] 西安邮电大学-郑晨 - 评论于:2015-03-14 22:10:06
作者-杨辉回复:郑晨的原贴:
老师讲的非常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贴近生活 。是一个细心耐心负责任的老师。
谢谢,通过生活实例学习通信原理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发掘更好的生活实例,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 -
[212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暮雨 - 评论于:2015-03-14 18:52:39
作者-杨辉回复:暮雨的原贴:
老师讲的真棒,以前学过通信工程,但好多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课,真是豁然开朗啊!老师加油,希望多录一些视频供我们学习,真想把通信学好!
谢谢,老师一定再接再厉,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拍出来,供大家学习。 -
[213楼] - - 评论于:2015-03-14 11:44:41
作者-杨辉回复:的原贴:
great!赞一个!
谢谢,希望大家能有收获。 -
[214楼] 西安邮电大学-季凯柏 - 评论于:2015-03-13 22:42:13
作者-杨辉回复:季凯柏的原贴:
老师讲的很好,通熟易懂,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观看一下
谢谢,希望给大家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
[215楼] 西安邮电大学-马超 - 评论于:2015-03-13 19:21:19
作者-杨辉回复:马超的原贴:
老师讲的很清晰,与实际生活结合,举例生动形象,很好。必须赞!!!
谢谢,通信原理和生活结合很紧密,恰当和生动的生活例子对大家理解通信原理很有帮助,大家一起努力去发现,挖掘。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