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连续信道容量
  • 标题:如何提高连续信道容量
  • 作者:杨辉
  • 学校:西安邮电大学
  • 组别:理工
  • 评论:224 条
  • [1楼] 西安邮电大学-辛宇 - 评论于:2015-07-11 19:54:12

    辛宇的原贴:
    杨老师为学生付出很多以教书育人为乐。课讲的很好点赞点赞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辛宇,谢谢大家在老师的人生舞台上和老师一起演绎精彩的人生。
  • [2楼] 西安邮电大学-黄琼丹 - 评论于:2015-06-23 08:30:43

    黄琼丹的原贴:
    杨辉老师的通信原理课程一直以来都很受学生欢迎,他在教学上兢兢业业,别出心裁,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他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同行学习和借鉴。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琼丹,希望能多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提高。我一直想以生活实例及其问题为导向,进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的一体化教学,以通信原理为主线,整合教学资源,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系统化的应用创新能力。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做好这件事,谢谢。
  • [3楼] 西安技师学院-万永强 - 评论于:2015-06-09 18:22:17

    万永强的原贴:
    通俗易懂,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希望能结合你们学校的一体化教学,特别是结合预备技师班的一体化教学给我多提一些意见和建议,把通信原理讲得更加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谢谢。
  • [4楼] 西安邮电大学-王鑫强 - 评论于:2015-06-06 14:13:22

    王鑫强的原贴:
    杨辉老师讲的很精彩~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你的鼓励,课堂就是老师的人生舞台,老师就是导演,编剧加演员,在这个舞台上,老师表演的越精彩,同学们的收获就越大。但是,舞台不是独属于老师的,同学们同样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成为比老师还要出色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和老师一起,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共同把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
  • [5楼] 西安邮电大学-徐雅琴 - 评论于:2015-06-06 11:07:12

    徐雅琴的原贴:
    请问老师;大规模mimo有没有信道容量的极限啊?
    作者-杨辉回复: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微课中大家讨论的场景b和c一样,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天线都是这样一对一的,信道容量将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多而持续增加,但实际上,这样的信道容量是很难达到的。终端,譬如手机的体积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空间要做到多天线,并要保证天线之间的接收信号是独立同分布的,很困难,所以,在大规模mimo中,信道估计和导频污染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也是大规模mimo技术研究的热点,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百度学术上搜索关注下相关的文献,做一些前期的科研储备,有问题和想法可以相互讨论。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 [6楼] 西安邮电大学-何小乔 - 评论于:2015-06-04 21:05:53

    何小乔的原贴:
    杨辉老师的课一直都比较喜欢,看完这次关于信道容量的微课也有较深的感触,以后会好好学习通信原理的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小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通信原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脉络非常清楚,规律性很强,有很多可以类比和举一反三的地方,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和规律,通原就变成一门简单有趣实用的课程了。希望这次微课能给大家以启发,开拓思路,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理解通信原理。谢谢。
  • [7楼] 西安技师学院-龙艳婷 - 评论于:2015-06-02 20:18:13

    龙艳婷的原贴:
    杨老师讲课很生动形象,收益匪浅,受教了!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您,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向贵校学习。贵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教学做得绘声绘色,成效显著,这正是本科类院校所欠缺,如何把一体化教学引进本科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希望能多交流,在我的通信原理教学中积极试点,合理引入一体化教学的模式,对通信原理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谢谢您。
  • [8楼] 西安邮电大学-李波 - 评论于:2015-06-02 14:27:25

    李波的原贴:
    老师对学生负责认真,态度好。对学生负责认真,教学一丝不苟。课堂活泼有趣,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工作态度积极认真 对学生极其负责。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李波,谢谢你的评论,我们都秉承一个理念——“好的教育源自用心”,上次看了你们的关于工程数学的教学研讨活动,你们把工程数学在通信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融进教学,必将对后续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将通信原理与工程数学的教学相结合,在工程数学的教学中为包括通信原理的后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事情。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多探讨交流,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找到一条最佳的交叉融合途径。谢谢你。
  • [9楼] 陕师大-曹辉 - 评论于:2015-06-01 22:34:49

    曹辉的原贴:
    精品课,值得学习!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您的评论,我这次微课只是抛砖引玉的一次心得体会的展示,希望能和您多交流讨论,吸取您宝贵的经验,拍出更好更精彩的微课。希望您能把我的微课推荐给您的同事,特别是教育专业的同事和朋友观看,并给出他们的评论和宝贵的意见,相信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谢谢您。
  • [10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育 - 评论于:2015-06-01 20:34:07

    李育的原贴:
    课程很有引导性,学生参与的交互式讨论是一种好的尝试,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最后的文献作业比大学中传统的习题作业更有意义。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你,你的评论对我很有启发,一些好的经验和尝试,譬如引导式教学,有学生主导的交互式讨论,以查阅参考文献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大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学的学生主体作用,是需要进一步坚持和不断完善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以参考资料为主的讨论式,翻转课堂的大作业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谢谢你,希望能再多提些建议和意见。
  • [11楼] 西安科技大学-李仁桂 - 评论于:2015-06-01 09:55:03

    李仁桂的原贴:
    深入简出,生动幽默,课堂气氛融合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仁桂,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你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了许多与通信的开发设计相关的工作,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做得很好,在做的非常好的时候,突然转行,做起了金融,同样做得非常出色。这种跨专业的经历和积累的经验,对于我们在学校讲课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特别是,金融目前也是和通信息息相关的,希望能和你共同分享你的感悟,开辟一条讲授通信原理的新的途径。谢谢仁桂。
  • [12楼] 西安邮电大学-芦 - 评论于:2015-06-01 09:50:12

    芦的原贴:
    老师讲课很风趣,由浅及深,援引生活案例,很是吸引人。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你的评论,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和了解通信原理,我们的教材和理论往往来源于生活,是各领域的专家经过高度抽象和加工后的作品,但学生初次接触,没有这么多的经历和感悟。因此,追根溯源,老师先深刻理解和领悟生活案例,再从生活案例出发来分析和讲解相关的理论,就能由浅入深的把课讲好讲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快乐的学习和探索。谢谢你。
  • [13楼] 西安邮电大学-赵旭 - 评论于:2015-06-01 08:52:55

    赵旭的原贴:
    杨老师的课程讲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创新,强烈推荐!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赵旭,工作怎么样?老师的课谈不上有多大的创新,只是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生活现象来描述要讨论的内容,又发掘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实例——收音机,启发大家,从而引入的空间分集,继而mimo和大规模mimo。只能说我在寻找合适的生活现象这里花费了一番心思和精力。但这是非常值得的,对于大家理解和深入进行主题讨论非常有必要。你们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特别是从事与通信直接相关的工作,对这方面的感触和见解很多,希望能相互学习,多分享你们的经验和看法,共同提高。谢谢。
  • [14楼] 西安邮电大学-李穆雨 - 评论于:2015-05-31 23:31:23

    李穆雨的原贴:
    杨老师好,讲的很棒。我想问你两个关于通信中的两个名词。帧结构和时隙。怎么理解他们,时间单位吗?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你,关于帧结构和时隙,是时分多路复用tdma里的内容。由于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是数字信号,需要把模拟信号通过抽样、量化和编码即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抽样就是一个对模拟信号,在满足采样定理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上离散化的过程,这样,采样值之间就有了时间空隙,它的长度等于采样周期,以语音信号为例,由于带宽限定在300到3400hz,采样速率为8000hz,采样周期为125微秒,虽然很短,人无法感觉到,但对于通信设计者来说却如获至宝,这短短的125微秒的时间内,可以安排其它路信号的采样值,以pcm30/32路为例,又安排了29路话音信号的采样值,所以,在125微秒内一共有30路信号,每路信号的持续时间叫做时隙,这种情况下是125微秒除以30,由于是a率13折线编码,每个采样值编8位码,故每个时隙可以放8位码。
    作者-杨辉回复:
    关于帧结构,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采样周期内放的30路个采样值构成一帧,故帧长就是采样周期。但30路电话信号再传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第一,由于一次通话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帧,到接收端怎么能正确从帧中正确进行分路,把各路信号取出来;第二,打电话时,如果对方占线,你会听到忙音,对方闲的时候,你会听到振铃,这些都是信令信息,一个信令信息占4比特,也要传输,怎么传?第三,在接收端怎么正确恢复信令信息?如果这些做不到,就会出现串话,或对方明明闲着,你却听到的是忙音等各种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设想一下,旅游团在旅游的时候,有个导游走在最前面,举着小红旗,这就是个标识信息,其他团员就不能举红颜色的旗了,否则就乱了。这里,小红旗就相当于是帧同步信息,由8比特,即8位码。针对第二个问题,还需要传信令信息,由于一个时隙8比特,可以放两路信令信息,故需要把15帧联合到一起,每帧多出一个时隙放信令信息,这样的话,加上帧同步,每帧就有32个时隙了,每个时隙的长度变成了125微秒除以32了。时隙的排号从0到31,每帧第0个时隙放帧同步,第16个时隙放信令信息,其余30个时隙放30路电话信号。针对第三个问题,需要一个复帧同步,只要确定了复帧同步的位置,就确定了复帧开始的位置,由这个位置可以确定我们已经事先约定好的信令信息的位置,复帧一般放到第0帧的第16个时隙,这样信令信息加上复帧同步,一共16个帧构成一个复帧。具体的帧结构构成、展示、应用,可以详见西安邮电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通信原理漫谈》中,我讲的“信息的完整之旅以pcm传输为例”,主页:http://222.24.19.69/bxkc/2014-09/04/cms23808article.shtml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 [15楼] 西安邮电-齐金亚 - 评论于:2015-05-31 22:13:59

    齐金亚的原贴:
    杨老师的课我听过,老师不光人好,对于专业课也很精通,讲课很有节奏感,抓住重点,使人很容易明白。有了杨老师解惑,我相信大家再也不用愁通原这门课了。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衷心祝愿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能把通信原理这门课学好,特别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大家的系统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大局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希望老师能和你的学第学妹们密切配合,拿通信来讲,就是高度“匹配”,带领大家走进通信的世界,共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谢谢。
  • [16楼] 空工大-韩宝华 - 评论于:2015-05-31 17:01:05

    韩宝华的原贴:
    通俗易懂,把理论性强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 思路清晰,课程安排合理!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宝华,很怀念大家在一起上学的大学时光,记得当时学通信原理时,学的并不是太深太透,好多东西似是而非。现在轮到我来教通信原理,真的感觉到通信原理是一门值得用心反复去学习、去感觉、去体会、去总结、提升直到升华的课,是一门不断与时俱进的专业核心基础课。讲好通信原理,与我亲爱的学生们共同分享。谢谢宝华。
  • [17楼] 西安邮电大学-孙美玲 - 评论于:2015-05-29 17:44:30

    孙美玲的原贴:
    老师的讲解非常详细,十分容易理解,并且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课堂氛围活跃。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小孙,很怀念给大家上课的日子,你们班是老师带的课堂气氛最活跃的班级之一,给大家上课,老师收获很多,取得了非常值得总结的教学经验。我将继续带好你们的学习学妹,让大家主动愉快地的进入通信原理的世界。谢谢。
  • [18楼] 桂林理工大学-申双琴 - 评论于:2015-05-29 16:00:07

    申双琴的原贴:
    杨老师的微课,选题明确,大小适当,针对性强,能找准教学实践中的重、难点、疑点。通过引入一个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进而引出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讲解难点,并且你能够高度调动学生的热情,讲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号召力,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思路清晰。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申老师,非常感谢您能观看我的微课,并能给出如此详细的评论。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起着承上启下,顶天立体的重要作用,是最难教难学的一门课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把更多更好的优质资源融入通原的课堂教学中,希望您能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交流,能找到更多更好的生活实例和方法,提高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再次感谢您。
  • [19楼] 西安技师学院-邢立文 - 评论于:2015-05-29 14:09:09

    邢立文的原贴:
    杨老师上课深入浅出,很给力!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您能观看我的微课,西安技师学院是隶属西电集团的一所历史积淀深厚的高水平职校,特别是预备技师班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就业比一般本科生的待遇要高。希望能结合你们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我的微课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微课设计的更好,讲的更精彩。谢谢你。
  • [20楼] 西安邮电-唐涛 - 评论于:2015-05-29 09:28:17

    唐涛的原贴:
    老师讲的很生动
    作者-杨辉回复:
    谢谢你的鼓励,我将更加深入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生活,和同事、同行和同学们多观摩交流,集思广益,发掘更好的实例、方法和教学手段,把微课讲得更好,表现的更淋漓尽致,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谢谢。
1 2 3 最后一页  第1/11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6361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