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量法的引入
  • 标题:相量法的引入
  • 作者:傅海军
  • 学校:江苏大学
  • 组别:理工
  • 评论:4 条
  • [1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6-07-11 09:48:40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讲课思路清晰,效果好
    作者-傅海军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百忙之中对我的课程评审,谢谢您的肯定!
  • [2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6-07-10 11:30:04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教学设计目标明晰,教学方法组合有序,教学视频制作精良,作者娓娓道来,学生必有收获。可商榷之处: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和依然是同频率正弦量,这在中学学习三角函数时学生都已经掌握的概念,无需再进行繁琐的推导,且线性电路的性质是在单一频率正弦量激励下,电路稳态响应均为同频率正弦量,故此时仅需要确定响应的最大值(有效值)和初相位,由此引入相量的概念,进而导出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和可以转换为两个相量之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课程特点,尽早掌握工程处理
    作者-傅海军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百忙之中对我的课程评审,谢谢您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之处!
  • [3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6-07-09 08:33:49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定位准确,有详细的教学进程。 意见:教学背景最好介绍为什么要学些相量,有什么样的工程背景,与前序内容什么关系等。不宜介绍相量与后续内容的关系,暂时学生理解不了。能够体现教学法思想会更好。 关于教学视频 声音很有磁性,语速适中。循序渐进性好。通过“差异与联系”引出相量与正弦量的关系,有创意。没有完全遵照教材,很好。还阐述了不同频率正弦量相量之和问题,也有新意。 意见:花在并联电路计算上的时间偏多,偏复杂,含有指数项,满屏都是公式,必要性不大。“差异与联系”,虽有新意,但偏复杂。联系实际不足。 提出上述参考意见,目的是希望在决赛时表现得更好。
    作者-傅海军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百忙之中对我的课程评审,谢谢您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之处!
  • [4楼] 省级评审专家 - 评论于:2016-07-07 21:58:35

    复赛评审专家的原贴:
    通过对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求和得到另一个同频率的正弦量,对比三个正弦量的振幅、初相位,说明同频率正弦量之和可以用复数之和表示,进而引出相量的概念。解决了正弦量计算过程的繁琐。思路清晰,讲解详细。
    作者-傅海军回复:
    非常感谢专家百忙之中对我的课程评审!
    作者-傅海军回复:
    谢谢您的肯定!
1  第1/1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9586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