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楼] -孔一 - 评论于:2014-08-04 08:44:52
作者-王敏回复:孔一的原贴:
非常好
谢谢您!我只不过更多的借鉴了他人而已。 -
[162楼] - - 评论于:2014-08-04 08:31:07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讲得太好了
谢谢您的鼓励!我会尽力做的更好一些。 -
[163楼] 菏泽职业学院-郑瑞科 - 评论于:2014-08-03 22:38:14
作者-王敏回复:郑瑞科的原贴:
毕业后听到最好一次《论语》了!
谢谢您的支持!我可是愧不敢当啊,呵呵,您的教学在学生中可是口碑极好的,应向您学习。 -
[164楼] -李玉 - 评论于:2014-08-03 22:31:28
作者-王敏回复:李玉的原贴:
从没听过这么多课来说,这是我听过最美妙最好的一堂课。
谢谢您!很高兴能给您带来美的享受。 -
[165楼] - - 评论于:2014-08-03 22:29:25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将孔子的思想比较难讲。能讲到这个水平却属不知不易。
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当时选择《论语》,是有些忐忑,所以一口气阅读了4本名家专著,才小心翼翼讲了这16分钟。 -
[166楼] - - 评论于:2014-08-03 18:00:42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深刻的讲解
谢谢您的支持!对《论语》的研读,真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啊。 -
[167楼] 菏泽职业学院-施翠云 - 评论于:2014-08-03 11:30:03
作者-王敏回复:施翠云的原贴:
王老师仪态大方,课件精美,内容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真棒!
感谢施老师!真是班门弄斧了,何其幸运,身边总有优秀教师给予帮助和支持。谢谢! -
[168楼] 菏泽职业学院-朱英华 - 评论于:2014-08-03 11:15:30
作者-王敏回复:朱英华的原贴:
内容精辟 讲解透彻
谢谢朱老师!您的课,内容丰富深邃,讲解生动形象,向您学习。 -
[169楼] -王四贤 - 评论于:2014-08-03 10:48:27
作者-王敏回复:王四贤的原贴:
选题较好,从圣人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中,选择仁这一点,是高度浓缩精典的一种技法。单凭这一点,你已有些过人之处了。
谢谢您!选择一个好的课题,是讲好微课的关键,从《论语》再到“仁”,最后大胆地从四个方面解读,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啊,用心是真的了,呵呵。 -
[170楼] 菏泽学院-贾冰 - 评论于:2014-08-03 10:20:02
作者-王敏回复:贾冰的原贴:
讲的很好内容很有深度
谢谢您!个人能力所限,研读经典,设计教学过程,煞费苦心,总算千呼万唤始出来,请批评指正。 -
[171楼] 菏泽职业学院-李忠民 - 评论于:2014-08-03 10:17:38
作者-王敏回复:李忠民的原贴:
佩服,受益匪浅。
谢谢李主任!感谢您在教学中经常给予的指导与支持。 -
[172楼] - - 评论于:2014-08-02 14:25:57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论语的精华,仁;二人世界为仁,好。
谢谢您的评论!是啊,经典是那么简单,又是离我们那么近。 -
[173楼] -刘文 - 评论于:2014-08-02 08:51:10
作者-王敏回复:刘文的原贴:
讲得好啊,加油!
谢谢您的支持!这次微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锤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很是受益。 -
[174楼] -田学忠 - 评论于:2014-08-02 08:44:00
作者-王敏回复:田学忠的原贴:
此课形象生动,活泼严谨,通俗实用,是堂好的国学课。
谢谢您!古典文学,就像我的一位挚友,每一堂课就像与之“契阔谈宴”。 -
[175楼] - - 评论于:2014-08-02 08:38:06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我听王教授讲了好几遍,受益匪浅啊
感谢您的支持!有机会一定当面聆听您的指导。 -
[176楼] - - 评论于:2014-08-01 18:03:32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讲的太好啦
感谢您的支持! -
[177楼] -孔宁 - 评论于:2014-08-01 16:40:15
作者-王敏回复:孔宁的原贴:
生动、活泼,有深度
谢谢!当研读《论语》的时候,确是一种钻之弥坚的感觉。 -
[178楼] - - 评论于:2014-08-01 16:21:06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赞
谢谢您的鼓励! -
[179楼] - - 评论于:2014-08-01 16:20:45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好
感谢您的支持! -
[180楼] - - 评论于:2014-08-01 15:10:47
作者-王敏回复:的原贴:
非常好,生动,有深度
谢谢!《论语》的深邃,成就了传播者。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