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论简介
  • 标题:排队论简介
  • 作者:宋作玲
  • 学校:山东科技大学
  • 组别:理工
  • 评论:156 条
  • [101楼] 济南大学-王霄 - 评论于:2015-05-04 08:39:01

    王霄的原贴:
    很好的课堂,听起来很有趣!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102楼] 济南大学-董金鹏 - 评论于:2015-05-04 08:31:11

    董金鹏的原贴:
    要是我们运筹学老师是宋老师的话,我们当年学运筹就不会那么无聊,还挂了一堆人了~~ 用精简明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要学的知识,加上形象好,声音棒,给送老师点赞~
    作者-宋作玲回复:
    呵呵,谢谢给与的肯定和鼓励。我也需要反思,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气氛不够活跃,积极性不高的时候,需要对课程内容实用性、趣味性加以提升,丰富教学手段,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可以使用任务驱动,互动式教学,甚至互换师生角色等等。
  • [103楼] 济南大学-穆牧 - 评论于:2015-05-03 22:24:51

    穆牧的原贴:
    很喜欢宋老师讲课方式,清晰易懂,喜欢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 [104楼] 济南大学-毛子亥 - 评论于:2015-05-03 22:24:19

    毛子亥的原贴:
    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很棒!!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支持与分享。
  • [105楼] 济南大学-苗若筠 - 评论于:2015-05-03 19:42:43

    苗若筠的原贴:
    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课件有趣,课堂生动。声音也温柔好听,是同学们喜欢的老师!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以前我的老师也常训练我们将概念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硅谷的投资家留给创业者的项目阐述时间也许只是3分钟,将复杂理清楚,结合实际,做到深入浅出,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反思的技能。
  • [106楼] 山东科技大学-宋作玲 - 评论于:2015-05-02 14:42:06

    宋作玲的原贴:
    讲课形式新颖,方式独特
    作者-宋作玲回复:
    您大概误解了,填成我名字了,不过没关系,谢谢支持。讲课形成风格,有所创新,是我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
  • [107楼] 山东科技大学-高琪 - 评论于:2015-05-02 14:27:33

    高琪的原贴:
    老师讲的真的很好,课堂内容丰富而不枯燥,有趣而不无聊。
    作者-宋作玲回复:
    我会继续思考和实践如何将表面枯燥的运筹学,联系物流实际,联系生活,将运筹学教学科普化、通俗化,正如运筹学中层次分析法satty所说他的理论来自祖母的生活哲学,祖母有好多子孙,对子孙的评价祖母采用的是两两比较,这正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
  • [108楼] 上海海洋大学-姜媛 - 评论于:2015-05-02 14:20:29

    姜媛的原贴:
    宋老师,从不同领域中的排队现象引入,自然过渡到排队理论,不论是ppt还是视频都是精心准备、生动、形象,短短十几分钟重点突出、讲解清晰,课程的信息量也很大,值得学习。讲解结束,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充分激起学习兴趣。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姜老师,微课的好处之一在于,可以重复观看,即使信息量大无法一次消化理解,或者有难点需要暂停分析运算,对概念和知识点查漏补缺,根据需要调整自己需求。第一届微课比赛,我观摩了姜老师等作品获奖,并对专业领域的微课作品作了记录、分类和汇总,分享给我的学生和同事,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微课丰富了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微课开拓了我的视野,我非常珍惜这个平台,学到这么多优秀的课堂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
  • [109楼] 山东科技大学-张传强 - 评论于:2015-05-02 11:50:01

    张传强的原贴:
    内容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易学,大赞赞👍👍👍
    作者-宋作玲回复:
    循序渐进源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们学习,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们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们的言行,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分享孔老先生教学境界,一起共勉。
  • [110楼] 山东科技大学-安树乾 - 评论于:2015-05-02 08:44:37

    安树乾的原贴:
    内容全面,讲的生动,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erfect!!
    作者-宋作玲回复:
    thank you,i will go on working hard!
  • [111楼] 山东科技大学-卜凡洪 - 评论于:2015-05-01 22:25:55

    卜凡洪的原贴:
    讲的挺不错的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支持!
  • [112楼] 青岛亚致力顾问服务有限公司-伍艳华 - 评论于:2015-05-01 21:24:56

    伍艳华的原贴:
    课程经过宋老师的精心设计,我感觉堪称经典。 我从事物流业十余年,也经常组织培训,听了宋老师的课,才发现专业课可以这样讲的有声有色。对我来说,确实是受益匪浅。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伍经理,最经典的智慧来自企业实践,正如彼得德鲁克锁所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物流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要做到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创新型人才,我也学习过培训老师,激情,实用,以需求为导向是值得借鉴的,此外,有机会多向亚致力agility全球物流领先者,世界500强学习请教!
  • [113楼] 山东科技大学-刘涵彬 - 评论于:2015-05-01 20:24:16

    刘涵彬的原贴:
    讲的很好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 [114楼] 山东科技大学-杨建港 - 评论于:2015-05-01 17:41:28

    杨建港的原贴:
    老师教的很好,内容很全面,也很详实,总体讲的很好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微课是学习起点,如果有兴趣和有设计科研需要深度学习,为您准备了附属资源包,里面有学习指导、应用案例、flexsim排队论仿真模型、参考文献等。
  • [115楼] 山东科技大学-陆书轩 - 评论于:2015-05-01 16:35:10

    宋老师讲的很切实,条理性非常清晰。
  • [116楼] 山东科技大学-孟凡广 - 评论于:2015-05-01 11:53:30

    孟凡广的原贴:
    课程内容很生动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我会继续努力
  • [117楼] 山东科技大学-张洳梽 - 评论于:2015-04-30 22:26:14

    张洳梽的原贴:
    老师讲的太棒了,生动形象,口吃清晰,讲解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和ppt相呼应,特别是举出双十一天猫商城的例子,既真实又贴近我们的生活,让人听得更明白!
    作者-宋作玲回复:
    90后成为大学生主要群体,了解学生特点,认知结构,兴趣,才能更好的获得共鸣,服务于学生求知、就业、发展需求。
  • [118楼] 山东科技大学-王菲 - 评论于:2015-04-30 18:29:25

    王菲的原贴:
    内容循序渐渐、逐渐深入,并采用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对排队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宋作玲回复:
    可以叫你王老师,你选择了专业教师职业,以后多多交流,分享教学资源。
  • [119楼] 山东科技大学-宣超 - 评论于:2015-04-30 17:49:48

    宣超的原贴:
    这个运筹学排队论课程备课充分,讲的也很认真,通俗易懂。当时听宋老师课最大收获是"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毕业设计运筹学最优化计算进入死循环啊!如果大学来来一次我想我会花大把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支持宋老师一下!
    作者-宋作玲回复:
    呵呵,引用了老师多次写给你们的评语哦!记得你是05级,09年你做毕业设计基于gis进行线路优化,使用mapinfo处理青岛地图,使用vb结合mapx空姐开发,还得实现运筹学图论中的线路优化算法,一个个问题的出现、分析、搜索资料、解决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 [120楼] 山东科技大学-秦沔 - 评论于:2015-04-30 17:24:28

    秦沔的原贴:
    不错,宋老师的课很赞,通熟易懂!
    作者-宋作玲回复:
    谢谢秦老师的肯定,工科教学中应该融合社会人文科学。教授《运筹学》时,首先,注意学以致用,将数学模型“科普化、通俗化”;其次,注意人文学科融合。例如,层次分析法、决策论、博弈论都能引导学生体会其哲学内涵。在工程学生教学中,我要有意识的注重从社会人文角度看问题,同时,对学生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以人育人。
第一页 4 5 6 7 8 最后一页  第6/8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3568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