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眸之后,光影之间——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 标题:双眸之后,光影之间——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 作者:姜岩
  • 学校:苏州大学
  • 组别:理工
  • 评论:122 条
  • [21楼] 华南理工大学-梁海 - 评论于:2015-07-08 08:15:18

    梁海的原贴:
    很出色!讲课内容很吸引人。是对传统课程过的有益探索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支持。“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虽然短小,但能对于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移动式学习,迎合现代发展需求。希望能够借助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和您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一起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理念,一起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好!谢谢您的宝贵时间!
  • [22楼] 中科院-范洪敏 - 评论于:2015-07-08 07:25:55

    范洪敏的原贴:
    非常不错的一位老师,为她点赞!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喜欢自己的职业,希望能够呈现给学生们精彩的授课,所以我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备课,授课以及课外答疑,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一个人的思路总有狭隘之处,由衷的希望热爱教育的你能够加入我们的队伍,借助高校微课比赛平台,大家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一起享受教育带给我们大家的乐趣!谢谢您的宝贵时间,谢谢您的关注!
  • [23楼] 山东大学-侯麟科 - 评论于:2015-07-08 07:22:42

    侯麟科的原贴:
    课程很有意思,深入浅出,体现了讲课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如您所说,《生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讲述了人体正常情况下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等。我经常会告诉我的学生们,学好生理学,才可能当好医生,学好生理学,才能够智慧的乐享生活。但是,某些生理学的知识点(比如这节课中的光化学反应)内容枯燥难懂,距学生千里之外,所以,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如何将知识进行“重组”将它们变为学生容易接受,并愿意接受和乐意记忆的东西,需要我们花一番心思。教学的道路中有困难,更有乐趣,我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交流,批评和指点,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会更自信的给孩子们上课,而他们会更愉快的听我们上课!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24楼] 上海中医药大学-周菁 - 评论于:2015-07-08 07:11:58

    周菁的原贴:
    课程设计合理,讲解生动,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是一个较好的课件。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支持!我和您有同样的感觉,学生们尤其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适应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他们需要逐渐摆脱高中学习方法,而进一步领悟和驾驭大学学习方法,如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是我们的要务之一。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量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的说,积极的想,不怕错,因为,他们的想法总有可取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就会燃起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学科的学习情绪高涨。感谢您的宝贵时间,谢谢关注和支持!
  • [25楼] 华中师范大学-许玲 - 评论于:2015-07-08 06:06:10

    许玲的原贴:
    内容充实,课程安排结构清晰,教学风范活泼。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微课虽小,但形式灵活,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便于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是生理学中视觉形成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侨联光线成像视网膜和感受器电位形成,概念性强,理解比较困难。利用微课能够将该部分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呈现,联系生活实例,注重该部分在整体知识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使是碎片化知识,也可以很好的映射知识认知系统,学生反映效果好。微课的探索道路,我真诚的希望我们能够借助高校微课比赛为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畅所欲言,共同提高,一起做好微课建设,做好我们喜欢的教学工作,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 [26楼] 广东海洋大学-张翅 - 评论于:2015-07-07 18:14:20

    张翅的原贴:
    很新颖,很赞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赞扬和支持!这部分内容围绕光化学反应将原教科书内容进行了“再加工”和“重组装”,学生反映这种形式便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点虽然碎片化,但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其在整体知识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能明晓“路在何方”,便于知识体系的归类和完善。在课程设计中,我在不断的摸索,如果您有一些感受和经验,希望我们能够互动交流,谢谢您的帮助和支持!
  • [27楼] 苏州大学-张艳岭 - 评论于:2015-07-07 13:30:23

    张艳岭的原贴:
    听姜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希望我的课程组织会让学生们学习轻松愉快。美由心而生,我真心的对待每一次授课,为只为孩子们最美的年龄阶段能够真正的爱上学习,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和快乐!在教学中,我希望向您学习,由衷的希望能和您有进一步的交流:内容剖析,方法研讨,大家一起创造轻松美丽而又卓有成效的教学氛围。
  • [28楼] 苏州大学-张国兴 - 评论于:2015-07-07 13:03:29

    张国兴的原贴:
    形象气质充分代表了当代老师的最佳形象,讲述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为我们老师学习的榜样。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张老师的观看和评价,您太过奖了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您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动力。还记得听您讲课时茅塞顿开的场景,还记得课下向您讨教时耐心细致的解答,更记得您一次次鼓励我们奋发向前的“鸡血”时刻。感谢您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一如既往的支持鼓励,我牢记在心,继续努力!谢谢您!
  • [29楼] 苏州大学-陶老师 - 评论于:2015-07-07 12:55:35

    陶老师的原贴:
    姜老师上课有激情,授课生动,希望更进一步。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陶老师的观看和评价。是的,我由衷的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我激情饱满;我坦诚的面对自己的学生们,所以他们宽容理解。教学道路于我漫长而又充满欣喜和挑战。教学内容的继续深化和拓展,教学形式的不断革新和完善,我会竭尽全力的去做好每一个细节,因为我明白,教学无小事,事事皆学问。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 [30楼] 苏州大学-李洁 - 评论于:2015-07-07 12:31:15

    李洁的原贴:
    姜老师讲得真好!引人入胜,内容深入浅出,ppt令人耳目一新,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相得益彰。向您学习!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生理学本身是一门有用而有有趣的学科。但是,某些知识点过多的理论往往使学生们丧失兴趣,比如本微课程内容: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概念性强,理解起来很抽象,学生排斥性大。那么,怎样将它在短时间内“打动”学生,让他们梳理的清楚,记忆的轻松,我在课程设计中花了很大心思。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将概念具体化,内容编排从浅到深,从阐述到分析,这样学生反映学起来很容易。微课教学有很多需要我们一起开发的环节,希望我们能够利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平台,互通有无,高效教学。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和支持!谢谢。
  • [31楼] 苏州大学-邵宝 - 评论于:2015-07-07 11:45:32

    邵宝的原贴:
    课程设计合理,教师思路清晰,授课精彩!棒棒棒!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呵呵,连续三个棒,尽管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还是情不自禁的士气鼓舞。我相信借助高校微课比赛平台,我会得到更多的指点和意见,自我检查,领悟提高。感谢您的宝贵时间,感谢您的鼓励!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
  • [32楼]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方小端 - 评论于:2015-07-07 10:09:47

    方小端的原贴:
    姜老师授课很生动精彩,课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受益匪浅,大力支持!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大力支持!生理学是一门集趣味性,逻辑性为一体的学科。但某些知识点概念性强,学生理解有难度,影响活学活用,比如这一节中的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太抽象。所以,在进行这部分讲解的时候,我加入了更多的大家耳濡目染的生活体验,这样有具体的依托,学生能够接受。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也希望能够通过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一平台,得到您更多的建议。谢谢!
  • [33楼]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吴玉春 - 评论于:2015-07-07 09:20:01

    吴玉春的原贴:
    在较短时间内,姜老师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将视觉形成的分子基础娓娓道来,并将我们日常生活的实例结合进去,使整个课堂更活泼有趣,更有吸引力。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是连接光信号和电信号的重要中间环节,这部分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中花费了很大心思,征求学生的意见以及一些前辈教师的看法,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再组装”和“重编程”,多引入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以及耳濡目染的生活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易化学生的理解,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感谢您的支持和赞扬,我会继续努力,谢谢您!
  • [34楼] 苏州大学-王光阁 - 评论于:2015-07-07 09:14:49

    王光阁的原贴:
    思路清晰、组织严密、授课精彩,很棒!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有您和大家的督促和鼓励,我相信我会走的充满信心。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经过和一些前辈的探讨,我领悟到课程设计非常注重,教师的引入思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态度和效率。在这方面,我仍在不断的吸收和积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指点,感谢您的宝贵时间,感谢您的支持!
  • [35楼] 华中农业大学-苗义良 - 评论于:2015-07-07 08:25:41

    苗义良的原贴:
    视频很震撼,声音很柔美,值得推荐!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我们的录制团队,声音清晰,画面流畅。微课虽然时间短小,但内容集中具体,问题各个击破,是新时代下教育方式的改革。在微课程的学习和摸索中,我希望能够得到您更多的意见和帮助,感谢您的支持!谢谢!
  • [36楼] 苏州大学-岳梁 - 评论于:2015-07-07 07:50:35

    岳梁的原贴:
    一个理工科的教师,除了扎实、渊博的本专业知识之外,从内到外都彰显着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样的通才实属难得。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支持。生理学是一门缜密的学科,它讲述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逻辑性强,科学性强,但有时候也由于概念性太枯燥乏味而使得学生拒之千里之外。所以,我尝试在一定的范围内引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耳濡目染的生活情景,以此来提高兴趣,引发思考。有关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我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指点,谢谢您的支持!
  • [37楼] 苏州大学-席富群 - 评论于:2015-07-07 07:43:18

    席富群的原贴:
    丰富的材料,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完美的设计,以直观、生动、逼真的多媒体手段呈现,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优雅的仪态,流利的表达,以亲和、幽默、感人的传道者方式展示,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的有效汇通。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论。如此高的评价,我诚惶诚恐,但我会以席老师的要求和期望为努力的方向,挑战自我,再接再厉!我深爱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认真的准备自己的每一次授课,留心和积累着可能用到教学过程中的素材和资料,分类,整合,然而,再努力个人的力量也实属有限,我由衷的希望能够利用高校微课这一平台,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互动,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互通有无,推动教学工作更高效前进。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谢谢您!
  • [38楼] 苏州大学-秦乐 - 评论于:2015-07-06 20:05:54

    秦乐的原贴:
    讲的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感谢您的支持。能达到生动有趣,我想这个微课设计成功了一半。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预习给我的反馈信息是:概念性太强,理论多而抽象。所以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但这部分内容的灵活掌握却关系到后边视杆细胞光电转化的重要过程,因此,如何将知识“接地气”将理论“亲民化”是我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重点考虑的问题,力求以生动的生活实例映射理论讲解。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 [39楼] 苏州大学-蒲曼莉 - 评论于:2015-07-06 19:57:15

    蒲曼莉的原贴:
    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年功。姜岩老师潜心本科生教学,课堂教学教态自然得体、语言简洁晓畅、课件精美大方、讲授深入浅出。祝取得好成绩,多为本科生上课!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蒲老师的观看和点评。感谢您的支持,您主抓大学生教务工作,更能理解我们一线教师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坦诚的讲:我对于教育工作更是情有独钟,我喜欢看到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课,面红耳赤的讨论问题,课余课后和我们聊天谈心,我喜欢同事之间对于教学方法的探讨,前辈们举重若轻的教学风格,我们团队一起出谋划策共赴难题。我更喜欢并享受学生们学业有成,毕恭毕敬的叫我们“老师,您好”。尊敬,认可感使得多少次备课到凌晨的紧张心理荡然无存,这份职业我真喜欢!我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希望能够得到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在教学的道路上,仰之弥高,幸福前行!
  • [40楼] 苏州科技学院-陈广平 - 评论于:2015-07-06 19:46:17

    陈广平的原贴:
    声音清晰,明亮,语言表达流畅,讲解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台风端庄大气。
    作者-姜岩回复:
    感谢您的观看和评价。是啊,声音很清晰明亮,我也特别的感谢我们的录制团队,他们的辛勤努力使得微课音频制作清晰流畅,学生听课反映效果好。感谢您对我的支持,生理学本身就是讲述人体生理活动规律的学科,集趣味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与一体。学好生理学,不仅能够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架构和发展,同时其中的机制机理更能为我们所用,服务于医学教学以及日常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够竭尽全力的去上好一门课,使得学生们喜欢学习,真正的享受知识带给自己的乐趣,体会学习本身的成就感。教学的道路,我一直在摸索,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我由衷的希望
第一页 1 2 3 4 最后一页  第2/6页 

 姓名:

 学校:

 院系:

验证码: 9527

评论/评审说明:

·仅显示作者在个人中心-评论管理中审核公开的评论内容,未审核的不显示。

·交流活动分校级、省级、全国三个环节。校级由学校组织评审、省级由省厅或省级承办机构负责、全国由组委会负责组织。

·为了保障公平性,对各阶段的评审专家均采用匿名显示,分别为“校级评审专家”、“省级评审专家”、“全国评审专家”。

·专家评审意见均显示在“专家点评”里。其他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网络交流”里。

版权所有: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畅想数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院A座2层

咨询电话:400-6699-800

京ICP备080080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467